一生設計:與20位80歲以上的頂尖建築及設計大師討論創造、志向與人生 | 拾書所

一生設計:與20位80歲以上的頂尖建築及設計大師討論創造、志向與人生

$ 379 元 原價 480
20位超過80歲頂尖建築師與設計師的智慧集結, 當代建築和設計領域中最引人注目的聲音, 與大師們展開關於志向、職涯與人生的對話。 ※給在設計中浮沉、完稿中翻滾,朝大師方向邁進的你。 ◎活著,持續設計,就是最大的勝利! 本書由專門出版藝術、建築、設計相關書籍的「普林斯頓建築出版社」企劃製作,內容是二十位八十歲以上頂尖建築師與設計師的精華訪談錄。 透過對談的方式,從中了解大師們的見解、思考、個性和熱情,以及他們如何用開創性的想法,開疆闢土,形塑今天的設計界。 他們不斷創造、思考並引領風潮,終身致力於實驗和創新,對許多大師來說,他們的創作熱情從二十幾歲剛入行到現在都不曾消失,即便到了九十多歲都還持續工作。不間斷的設計宛如是這群人的青春之泉。 書中介紹的傳奇大師,可以提供已投入建築界、設計界的職人一個始終抱持熱情不滅的標竿,亦可成為即將或正在考慮以設計為職志的朋友,思考並追隨的對象。 ◎設計領域名人一致推薦 林磐聳 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理事長 阮慶岳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教授 陳彥廷 知名設計師、台科大建築系助理教授 游明龍 2017臺北世大運視覺形象規劃設計 謝統勝 中原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大師精采語錄 1.拉爾夫.卡普蘭(Ralph Caplan)——美國最具權威審核的設計雜誌I.D.(國際設計)主編 「在我看來,我們變得比較有智慧,主要在於重新發現已知的事物。」 2.米爾頓.葛雷瑟(Milton Glaser)——TED講座知名設計大師,「I♥NY」標誌創作者 「我一直深受設計吸引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權力似乎掌握在能夠創造事物的人手中,而不是聽命執行的人。」 3.麥可・葛瑞夫斯(Ralph Caplan)——2015年度美國設計終身成就獎,後現代主義建築大師 「我們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就是重視人性,無論設計什麼。」 4.理查・荷里斯(Richard Hollis)——英國平面設計大師,《平面設計發展史》作者 「不要想同時做所有事,如果可能的話,改變要循序漸進。」 5.蘿拉・蘭姆(Lora Lamm)——瑞士平面設計師,體現戰後米蘭創新的現代精神 「平面設計必須有明確、立即的訊息,如果訊息不容易記得,商品就賣不出去。」 6.英葛・摩利爾(Ingo Maurer)——被喻為「光之詩人」的德國照明設計大師 「我這輩子都很喜歡冒險,要是不冒險,你就永遠無法了解自己。更重要的是,我們不會在那裡抱怨工作,而是對工作抱持熱情。」 7.簡斯・里森(Jens Risom)——99歲的家具設計大師 「如果希望椅子在坐的時候不會垮掉,就要重視品質,你要打造出經久耐用的東西,讓人坐在上面覺得舒服。」 8.李查・沙伯(Richard Sapper)——義大利工業設計的最高成就——15座以上的金圓規獎,IBM首席設計顧問 「設計是人類最古老的職業之一,穴居人已經能夠做出非常漂亮的工具、珠寶和其他物品。人類一直渴求美好的事物,因為那是永恆的象徵。」 9.里卡多・斯科菲迪奧(Ricardo Scofidio)——紐約林肯中心、現代藝術博物館、哈德遜廣場等公共建築設計大師 「我們必須探討一般人很少思考的事物,那些受我們忽略,但是仍然控制我們行為的事物。」 10.德博拉・薩斯曼(Deborah Sussman)——環境視覺設計先驅 我設計時會深受物件背後文化的影響,我的作品向來熱情、有力、鮮明,而且一定色彩豐富,即使是全白,都還是有顏色。」 名人推薦 林磐聳(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理事長)、阮慶岳(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教授)、陳彥廷(知名設計師)、游明龍(2017臺北世大運視覺形象規劃設計)、謝統勝(中原大學建築系專任助理教授)——多位設計師、建築師,一起向大師致敬! 「有一件事是肯定的:設計是這群人的青春之泉。」——《Surface》 「本書為讀者提供了與20位有趣且有影響力的設計師坐下來聊天的機會,他們的見解、思考和個性將激發有至於設計者的熱情。」——《圖書雜誌》 「這是到目前為止我們遇到的最引人入勝的書,它是不斷的靈感和信息的來源。」——《紐約空間》 「雜誌編輯艾琳和平面設計師布萊恩•史密斯透過對建築和設計界耆老的訪談,明智地抵制了青春就是流行的迷失。」——《建築記錄》 「如果想找一個強有力的論據來證明老人的智慧是無價的,請讀這本書。」——《大都會雜誌》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