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何成功:我們要如何教養孩子,才能讓孩子一生受益? | 拾書所

孩子如何成功:我們要如何教養孩子,才能讓孩子一生受益?

$ 221 元 原價 280
長踞紐約時報排行榜超過52週 童年經驗對一個人未來的形塑有什麼關鍵性影響? 為什麼有些孩子長大後能夠成功,有些卻不能? 我們要如何教養孩子,才能真正讓孩子未來一生受益?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赫克曼 + 哈佛、芝加哥大學重要研究 本書將徹底改變我們對孩子的想法! 本書作者以3年的時間,拜訪全美頂尖教育學家、經濟學家、心理學家、神經科學家、兒科醫生,也前去許多學校,對學生、教師、行政人員進行訪談,想為這個問題找到一個解答:為什麼有些孩子長大後可以有所成就,有些孩子卻是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還有,我們該怎麼做,才能對孩子產生正向的影響,真正幫助孩子,迎向一個快樂、成功的人生? 作者在書中試圖整理不同領域的研究成果,藉由學者的研究實驗與分析方式,找出孩童時期與未來人生之間的關聯性,以及父母如何影響孩子、孩子的能力是如何發展,由此探討我們要如何幫助孩子,教育孩子。 根據美國哈佛與芝加哥大學專家的研究成果,本書作者建議,父母師長除了發展孩童的認知能力之外,更要重視對孩子真正重要的人格特質,包括恆毅力、自我控制、熱忱、社會智能、感激、樂觀與好奇心,並且培養孩子管控功能、壓力應付與情緒管理等能力,讓孩子真正有能力主宰自己人生的方向,擁有幸福快樂的未來。 本書特色 ◎根據關於兒童的最新研究,找出幫助孩子有更好發展的方式 ◎探究童年經驗對未來人生發展的影響 ◎父母如何培養出孩子的抗壓性、儲備自信心,讓孩子未來更能適應環境 ◎闡述可以成就未來人生的七種人格特質 ◎如何讓讓孩子承擔失敗的風險,培養解決困境的能力 ◎教孩子學會思考 ◎幫助孩子培養增加未來競爭力的5個核心特質 作者專訪 Q. 什麼樣的機緣讓你想寫這本書? A. 2008年我出版了第一本書Whatever It Takes,主要是談非營利組織哈林兒童區和其總裁與執行長傑佛瑞.卡納達。我為這本書花了五年時間調查、報導,但寫完這本書以後,我發現我對於人們童年的經歷還有許多疑問,於是我寫了《孩子如何成功》這本書來解答這些問題,這些在我們生活中都是關鍵又不易明白的大問題︰為什麼有些孩子成功了,有些卻沒有?為什麼一般說來出身貧困的小孩比中產階級背景的小孩更難成功?還有,更重要的是,我們該怎麼作來引導更多孩子邁向成功? Q. 你是如何找到這些問題的解答? A. 為了這本書的採訪調查,我跑遍全國,從舊金山貧民區的兒科診所,到俄亥俄中部的西洋棋巡迴賽、紐約私立的貴族小學,我發現關於童年與日後成敗的關係這樣的議題正引起大眾熱烈討論,這些討論新穎、有開創性,和以往的教育論壇不一樣,經濟學家、神經科學家、心理學家和醫師都正致力於這方向的工作,他們各自獨立工作,很少將彼此的努力成果整合起來,不過現在正開始找到共同點,只要結合起來,他們的研究會獲得重要而有趣的結論。 Q. 許多讀者讀了你在2011年九月份的時代雜誌發表的文章,才第一次接觸到你對品格教育的報導,那篇文章的標題是「如果獲得成功的秘訣是失敗呢﹖」,請你談談失敗如何幫助我們成功? A. 多米尼克.蘭道夫將這個觀念詮釋得最好,他是布朗克斯區一所當地私立學校,河谷學校的校長,這間學校對品格教育進行一些有趣的實驗。蘭道夫這麼說︰「堅強與自制的性格,要透過經歷失敗來獲得,可是在美國升學至上的環境裡,沒有人要失敗。」 這個觀念獲得許多讀者迴響,我並不覺得真的是失敗幫助我們成功,事實上,反覆的失敗可能會摧毀孩子成長,我認為學會處理失敗、應付挫折才是邁向成功的關鍵,這是一項家長可以幫助孩子發展的技巧,教學者、教練、良師益友、鄰居,還有許多其他的大人,都可以幫助孩子。 Q. 你自己身為家長,寫這本書對你有何影響? A. 我剛開始為這本書進行採訪時,我有了第一個孩子,我兒子愛靈頓現在三歲了,那幾年是小孩成長的關鍵時期,我花了很多時間讀有關嬰兒大腦的資料與情感、創傷、壓力內分泌的研究報告,想辦法讓自己別太緊張。 到最後,作這些研究的效果讓我蠻訝異的︰讓我對於當爸爸這件事變得輕鬆一點。愛靈頓出生後,我一度滿腦子都是贏在起跑點的迷思--學得愈早愈快,以後考試成績就愈好,日後生活更成功;做這次調查採訪後,我不那麼在意我兒子的閱讀、算數能力了,別誤會,我當然還是要他學這些,只是我認為那些東西他遲早要學,現在我比較關心的是他的品格,或者用其他更適合指稱三歲小孩人格的字眼,我希望他能夠克服沮喪,能冷靜清醒,面對難題能持續努力不放棄,樂於分享,感覺自己是受關愛的、充滿自信、有歸屬感,最重要的是,我希望他有能力處理失敗。 對父母而言要讓自己的孩子學習失敗很難,因為我們的天性就是要保護孩子不遇上任何麻煩,不過現在我們都知道有時候保護孩子反而是在傷害他們,不給他們任何機會面對挫折、處理失敗,孩子長大後才真的是麻煩大了,克服逆境才能造就好的人格特質,人格特質比智商更能幫助孩子達成真正永遠的成功。 名人推薦 查爾斯‧杜希格——《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作者 紀思道(Nicholas Kristof)——兩度獲得普立茲新聞獎、《紐約時報》記者 吳清基——台灣教育大學系統總校長 吳淑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學院副教授 吳毓瑩——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 李偉文——親職教養作家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柯華葳——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 夏惠汶——開平餐飲學校創辦人、台北市教育會會長 徐嘉賢——黑眼圈奶爸Dr. 徐嘉賢 莊淇銘——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教授 陳美儒——建中老師、親子作家 陳鳳馨——News98 財經起床號節目主持人 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 黑幼龍——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地區負責人 傅娟——親子作家 謝佳勳——Super Camp超人營中文營隊創辦人 Choyce——親職部落客 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培育成功的孩子不必只靠運氣,這本書提出很有力的新觀念,告訴你如何幫助孩子成長茁壯,為孩子的未來鋪路。這個創新的觀念可以改變學校、家庭,和我們的生活。父母都應該好好讀讀這本書,決策者也是。——查爾斯‧杜希格(Charles Duhigg)/《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作者 芝加哥大學與哈佛大學等幾十年來的精采研究都完整集結在這本重要的新書裡,這本書會長踞暢銷排行榜!——紀思道(Nicholas Kristof)/兩度獲得普立茲新聞獎、《紐約時報》記者 丟掉死背的單字卡吧——膽識、人格特質,及好奇心都比認知技巧重要太多了。這記警鐘敲得真是有力。——《時人》雜誌書評 作者拿出讓人心服口服的案例,證實考試分數,甚至連天生的智力,都不能預測哪個孩子才會成功,而是膽識、好奇心,和毅力。所有的生活技能都是可以教的,讓人大開眼界。——《時人雜誌》2012十大好書評選 這本新書結合了論證有力的大腦研究結果……他認為孩子要成功,最重要的特質還是在人格特質——家長和學校在培養成功孩子的人格特質上則有很強的影響。——《全球郵報》書評 這本振奮人心的書為教育改革的辯論帶來令人震撼的新視角……作者集結了各行各業的精英人物——包括經濟學家、心理學家,和神經學家,他們提出了有力的研究成果,讓我們能從新的角度看待教育的問題。——《華盛頓月刊》書評 作者這本新書打算提出有關兒童教育的新論點……他訪問了許多人,在書中敘述他們的觀點,包括學校行政人員、教師、學生、單親媽媽,以及科學家,他們的故事都為書中引用的科學研究提供證據,支持作者這套以人格特質為出發點的新學習方式。——《出版人週刊》書評 所有教育者都應該讀這本書,這本迷人的書解說得非常清楚,讓我們知道傳統上對兒童發展的論調完全錯誤。——學校領導人大會簡報(School Leadership Briefing) 這本文字精采的新書提出了一套改善學校架構的方法,雖然還只是初階,但很有潛力改變我們的學校。——《華盛頓郵報》 徹底扭轉對於兒童發展的傳統觀念,作者認為非認知能力(像是毅力、自制力、好奇心、良心、膽識,以及自信等)才是孩子在學校和人生中,獲得成功最重要的關鍵。——Kirkus星級書評 必讀佳作。——《紐約時報》 作者的文字中帶著同理心和理解,這不是一本手冊,而更像是提出解釋,讓你了解為什麼有些學生可以逆勢發光,但有些卻不能。——《芝加哥論壇報》 這本書能帶來希望,未來的教育一定會有更多相關研究。——《書單》雜誌書評 人格特質是可以教的嗎?作者要告訴你:當然!而且他還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研究結果,這本書資訊豐富又好讀,不只是重要的書,還是必讀的書。——《每日先驅報》 這本書濃縮了最新的教育研究,章節安排得宜,讀這本書讓我收穫良多,而且讓我充滿希望,我們可以讓每個家庭的孩子生活得更好。——Slate雜誌書評 這本新書太棒了……馬上就會成為教養書的首選,書中深入探討失敗的本質,以及失敗如何幫助塑造孩子的人格特質。——《賀芬頓郵報》 我好愛這本書,裡頭敘述那些孩子如何在幾乎不可能的環境中逆勢成功,還有幫助那些孩子的人,真是精采。……這本書的研究完整、文筆優美,能刺激讀者思考。——好奇莎凡(Siobhan Curious)/教育觀察部落格「教室就是小社會」版主 跟你說:馬上去買。這本書太精采了,輕鬆易讀又有許多故事,跟教師和家長都密切相關,讓讀者看見希望降臨。——教育資源分享網站「教育烏托邦」站長 這本書讀來輕鬆,而豐富的資訊更是吸引人」——英國《每日電訊報》 振奮人心的傑作……態度積極,文筆優美。——《經濟學人》 論述生動有力的社會議題,依據真實兒童案例的人生而寫……非常值得一讀。」─英國《獨立報》 這本書會改變你對孩子的想法,但更重要的是,你會知道我們可能擁有的未來。——艾歷克斯‧寇特羅茲(Alex Kotlowitz)/There Are No Children Here作者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