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如流水,那些四散的生活碎片
在記真也記情的散文裡,一一閃現人情浮光——
凌性傑(詩人、作家) 專文作序
何寄澎(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名譽教授)
楊昌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退休教授)
阿盛(作家)
王盛弘(作家)
孫梓評(詩人、作家)
楊佳嫻(作家)
李欣倫(作家)
范宜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陳美桂(北一女中國文科老師)
——好評推薦
【本書特色】
◎ 臺師大國文系石曉楓教授融合豐富的教學經驗,
親選二十本值得反覆咀嚼的散文著作,
沿著作者的筆順流而下,具體感受各世代的文學魅力。
◎ 書評兼具條理知性與洞察人生的犀利目光,由點散及面,
從作家的心眼而入,自文眼而出,縱觀散文家的創作觀與人生觀。
◎ 閱讀不只是富有寫作筆法,亦是理解人生最輕鬆的捷徑,
悠游在文字的微型宇宙裡,自給自足不求人。
在書中你能收穫到看待生命、生活的多種視角,女性創作者有如席慕蓉的深情凝視、
簡媜的圓熟自省、房慧真的冷冽平視;男性創作者則如徐國能的中年懷視、
鴻鴻的戲謔童心與張維中的平淡卻見生死如夢的逼視。
「《生命的浮影》以評論、欣賞的筆調引介當代重要散文家,
也以深邃、睿智的眼光望向人生幽深之處。
這本書讓我們看見散文創作的至情至性,
而生活的真實、生命的真實竟在文字中化為浮影。
實相與浮影,同樣地扣人心弦。我們或許可以藉此理解:
散文的藝術如何迎向日常生活、如何直面人生?」
——凌性傑(詩人、作家)
人世飄飄,或起或墜,生活瑣碎,萬事皆變,
無常在日常中展現,在散文裡投影。
沿文字的溪河,心尖興起微微戰慄。
散文記錄真實裡的真實;也錄下虛構裡的真實,
再平凡庸俗骯髒悲傷或新鮮的,都能透過書寫留存包容一切,
如海洋如山林藴藉萬物,任其生長出自己的姿態。
散文正是這樣美好的文體,可用樸素真摯的文字寫出生死哀喜,
亦能創造出具備廣袤境界的氣勢大篇,帶給讀者一段悠揚美好的閱讀經驗。
向外是讀他者的經驗、人生;向內可省思可沉澱,
亦最直面欣賞各個創作者的性情、懷抱與文字風格。
書中以兩條線為主軸——女性與男性散文家分徑出發,各具姿態。
女筆纖細飛揚如刺繡,絲絲縷縷穿引世事:
簡媜《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寫生死老病,梳理過往的怨懟遺憾迷惘;
王安憶《尋找上海》從建築、劇種、飲食、語言等各方面「絮叨」出上海的面貌;
廖玉蕙《為什麼你不問我為什麼》以澄澈黠趣之眼,在臉書的世界揮灑自如。
而男性視角疏朗遼闊,於尋常生活中見沉吟感懷:
阿盛《民權路回頭》一貫擅長揉合臺語俗諺與文言的妙筆,婉轉呈現小人物的悲喜鳴嘆;
徐國能《綠櫻桃》道出中年掛懷卻萬事無心的深沉況味;
張維中《夢中見》獨特澄淨的腔調帶出生命的模樣與意義。
各篇前先置以評介,夾敘夾議,兼以編者獨有的抒情筆調,
閱讀之餘,同時激盪出不一樣的思路,而非單方接受書寫者的論調。
宏觀理解中帶出獨立思辨,尋找出語言與生活的深度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