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數據:數字管理的誤用與濫用,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與工作,甚至引發災難 | 拾書所

失控的數據:數字管理的誤用與濫用,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與工作,甚至引發災難

$ 300 元 原價 380
錯誤的量化評鑑正逐漸扭曲我們的認知, 成為操弄人心的手法!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喬治‧艾克羅夫 大師推薦 哈佛商學院院長拉凱許‧古拉納 強力推薦 2019年海耶克圖書獎決選入圍 醫院拚三十天內的術後存活率,於是想盡方法讓病人活到第三十一天才過世?! 銀行集團拚業績,竟演變成集體詐欺案,造假、盜用客戶個資樣樣來?! 警方為降低犯罪率,可能淪為大案不抓、專查小案,好讓數字更漂亮?! 大學教員犧牲研究、教學時間,製作各式厚重卻未必有人認真看的評鑑資料?! 慈善組織為達公開透明的標準,反而陷入「低支出」、「高產值」的惡性循環?! 企業為滿足季營收目標,改將資源轉移到短期項目上,擱置長期發展計畫?! 這些案例若令你感到荒謬,別笑,它們都是現在進行式。 在許多情況下,根據標準化評量來做出決策,確實比根據個人經驗與專業所做的判斷要好得多。然而世人對於數字管理和量化數據,已經到了盲信的地步,不僅常忽略數據背後的演算法是否合理,也往往無視這些指標到底有沒有實質意義。 傑瑞‧穆勒教授透過本書,解析人們沉迷量化評鑑機制帶來的後果,書中整理醫療、教育、企業、政府、軍警、金融投資、慈善事業等不同領域的案例,帶領讀者了解數據的誤用如何影響、甚至宰制了我們的生活。比方說,當我們太在乎醫院的開刀成功率時,是否變相造成重症病人被拒收的悲劇?當我們太過相信「好的績效必須立即可見」時,反而助長短視主義,長遠規劃可能被評為效益不彰,而沒有人想做? 作者並非反對使用數據,而是指出我們不該忘記,數據是用來輔助我們做判斷的工具,不是直接替代專業經驗的資訊,書末並提供何時和如何使用指標的提醒。對於活在大數據時代的我們來說,想從數字管理中受益不受害,本書值得借鑑並做為警惕。 名人推薦 黃益中(公民教師‧《思辨》作者)、黃捷(高雄市議員)、萬惡的人力資源主管(作家)、齊立文(《經理人月刊》總編輯)、歐陽立中(作家‧教師)、顏聖紘(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顏擇雅(出版人‧作家)、蘇書平(先行智庫/為你而讀執行長)──共同推薦 好評推薦 穆勒真實再現「數字評估」造成的種種危害,不管是在學校、醫院、軍隊以及商場中,本書指出一個重大的問題。──喬治‧艾克羅夫(George A. Akerlof,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本書清楚指出,我們試圖依賴量化數據來改善組織表現一事,如何演變成一種操弄人心的文化。──拉凱許‧古拉納(Rakesh Khurana,哈佛商學院院長) 我們都同意數據是相對客觀的證據,更是相對公平的評比工具,但當全民瘋大數據、將數字奉為最高圭臬時,反而讓我們迷失在漂亮數據的追求,忘記背後評比的本質和意義。對於現代講求更細緻的科學、更有力的分析趨勢來說,本書絕對是一個最真切的警醒。──黃捷(高雄市議員) 這是一個數據至上的年代,我們從小就被訓練成要斤斤計較考試分數、學期成績、 托福分數……出了社會以後由公司裡大大小小的KPI數字來決定我們的獎金、 升遷甚至去留:營業額、獲利、會員數、客戶滿意度……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 這些數字有時候不僅不能證明我們的價值與貢獻,甚至可能讓組織朝向錯誤的方向努力?──萬惡的人力資源主管(作家) 這是一本適合產、官、學界各行各業管理者閱讀的書,深度追溯了評量文化的起源,也精闢分析了大專院校、醫療產業與企業的績效評量機制,讓我們深入思考數據評量的利與弊,進一步省思如何善用量化的數據,造成有影響力的質變。──齊立文(《經理人月刊》總編輯) 天哪!終於有人出來說真話了,免於世界深陷在「績效評量」,無法自拔。為求數據好看,警察挑小案子辦、醫生挑成功率高的手術做、老師花費大量心力在做評鑑資料,而非準備課程。表面上看起來大家都贏了,但實際上,我們卻輸了。若你是個數據控,這本書保證讓你大開眼界。──歐陽立中(作家‧教師) 如果我們對於問題的可預測性、議題的本質與元素、關聯性與因果性的差異、現象應如何被量化與統計,統計結果的合理解釋為何,甚至是數據與統計方法的限制一無所知的時候,這個社會就會充滿以數據支撐的偽科學、假中立與假理性。這些假中立與假理性成為小至個人工作升遷,大至國家政策方向的基礎時,就會形成一種數據暴力。當我們對它一無所知,就會無從反抗,只能默默被侵吞,或傻傻地相信而不自知。──顏聖紘(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 本書點出這些數據陷阱對公共政策以及商業、教育、醫療所造成的傷害,讓我們可以用更客觀的角度看待數據。非常推薦《失控的數據》,這是一本在2019年值得珍藏的好書。──蘇書平(先行智庫/為你而讀執行長)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