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之歌:韓國王牌主播孫石熙唯一親筆自述 | 拾書所

蟋蟀之歌:韓國王牌主播孫石熙唯一親筆自述

$ 332 元 原價 420
揭發醜聞、針砭時弊的韓國王牌主播 走過MBC罷工,帶領JTBC崛起 孫石熙實現新聞公正的自由之路 ◆韓國「最具影響力媒體人」孫石熙唯一親筆自述 ◆韓國絕版超過10年經典,首度以繁體中文版重現 他曾是MBC當紅主播,卻因領導、參與罷工而被捕入獄 他帶領JTBC揭發朴槿惠閨密干政、文在寅接班人性侵等重大事件 孫石熙何以成為韓國最具公信力的新聞人? 他親筆寫下一路走來,如何對抗威權、堅守初心。 ◎關於新聞公正性與自由—— 若真相在媒體足以揭露的範圍之外,至少也該提出質疑。 我們真正該羞愧的是,媒體已經超越了應聲蟲的程度, 就算有機會提出質疑,仍選擇沉默。 ◎談到民主之於人的價值—— 人們會去關注這個國家的政治是否只換湯不換藥, 我們必須守護自己,守護實現民主社會的價值, 這與誰做了總統無關。 擁有這樣的標準,才足以證明我們堅信的並非愚昧,而是明智的選擇。 ◎回想參與罷工、禁錮鐵窗的日子—— 「力爭公正報導」的50日罷工,以手銬強制終結。 不論結果如何,勝利都是屬於我們的, 因為我們是對的,這就是事實, 真相既單純又美好,唯一需要的是堅守住它的勇氣。 【關於本書】 在媒體競爭的戰場上,若只注重收視率, 只會徹底斷送批判監督、重視公共性的理念, 因此,我不能坐以待斃,必須把我們的歌唱下去。 本書在韓國出版於1993年,書名正是以蟋蟀嘹亮、不停歇的叫聲,比喻新聞人當無畏權勢、勇不放棄、傳達真相的理念。這是孫石熙目前唯一一本親筆撰寫的著作,2004年後即在韓國絕版超過10年以上,今首度以繁體中文版形式重新問世。 孫石熙寫下此書時,正值1992年MBC工會罷工落幕之後,當時孫石熙37歲,他以青年的熱血與對堅持媒體公正性的熱忱,寫下走過的動盪年代及啟發,包括許多韓國歷史上重大新聞事件,以及參與罷工的經歷,堪稱一本韓國近現代史與韓國媒體發展史。 無論是過去或現在,臺灣或韓國,媒體受財團、政黨箝制,新聞娛樂化、假新聞等問題幾乎到了每況愈下的地步。藉由了解孫石熙對新聞一路走來的堅持與理想,做為臺灣讀者思考媒體處境與未來的借鏡。 深度導讀—— 楊虔豪(駐韓獨立記者) 專文推薦—— 朱立熙(知韓文化協會執行長) 阿潑(「轉角國際」專欄作者) 齊聲讚譽—— 何榮幸(《報導者》創辦人、執行長) 李志德(資深新聞工作者) 李惠仁(調查記者暨紀錄片導演) 林麗雲(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 馬欣(作家) 陳信聰(公共電視《有話好說》製作人兼主持人) 陳順孝(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副教授) 黃哲斌(新聞工作者) 馮建三(政治大學新聞學系教授) 張正(中央廣播電臺總臺長) 楊士範(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內容長暨共同創辦人) 管中祥(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臺灣公民行動影音紀錄協會理事長) 羅世宏(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臺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 (依首字筆畫排序) 媒體人要具備挑戰權威的勇氣,藉由孫石熙的堅持理念,期與臺灣媒體人共勉。 ——朱立熙(知韓文化協會執行長) 孫石熙參與工會罷工,以致遭警方羈押的完整心路歷程,是本書最精采動人的篇章。 ——何榮幸(《報導者》創辦人、執行長) 孫石熙對韓國電視新聞文化有坦率的描寫和深刻的反省,對同樣處在「亂局」裡的臺灣電視圈帶來深刻啟發。 ——李志德(資深新聞工作者) 看過本書,你會更懂得該如何選擇「關係」;爬梳孫石熙,你更會理解他堅持的「價值」所在。 ——李惠仁(調查記者暨紀錄片導演) 本書最有價值之處,在於他寫出處在新聞控制下的荒謬歷史,同時細述自己身處在這結構中,面臨的掙扎與教訓。 ——阿潑(「轉角國際」專欄作者) 本書對臺灣新聞界極具參考價值,關心韓國當代新聞史,政治變遷、工會運動,也可從中得到啟示。 ——林麗雲(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 孫石熙堅持以事實監督權力者,成為韓國民眾最信任的主播。這都是因為,他的理想與歌聲未曾改變。 ——陳信聰(公共電視《有話好說》製作人兼主持人) 能把總統拉下臺、敢向後臺老闆開砲的孫石熙,正是具備獨立精神、道德勇氣,才成為韓國最具影響力的媒體人。 ——陳順孝(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副教授) 第一線新聞人孫石熙的親身經歷,引領讀者進入南韓的當代社會與歷史。 ——馮建三(政治大學新聞學系教授) 孫石熙真誠書寫了他們身為新聞人的思索與掙扎。時至今日,仍值得臺灣借鏡。 ——張正(中央廣播電臺總臺長) 孫石熙在主播臺下看不到的苦心,歷經掙扎及未變的初心,都能從此書看到。 ——楊虔豪(駐韓獨立記者)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