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植物學套書 | 拾書所

古典植物學套書

$ 1,125 元 原價 1,500
《古典植物學套書》 《中國文學植物學(經典傳世版)》 兩千年來第一本!運用現代植物學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的跨界經典 運用現代植物學的科學方法研究中國經典,讓兩千年來先民的智慧結晶有了嶄新的欣賞視角。 植物學可以解開歷史懸案?植物代表意涵古今大不同? 《紅樓夢》一百二十回都是曹雪芹著作,高鶚有無狗尾續貂?從「植物」居然可以看出端倪!植物代表的意涵變化古今有別,如「柳」最初象徵文人氣節,後來因為音近「留」,折柳送別表示離情依依,但到了宋元以後,卻衍生出「殘花敗柳」、「花街柳巷」、「尋花問柳」等負面用法,變化之大,耐人尋味。植物在不同朝代出現的比例還可以反映時代氛圍,如唐代版圖擴大,中西文化交流密切,詩中就出現了來自遙遠印度、西亞,甚至非洲的植物(罌粟、胡麻、波斯棗等)。 扮演植物偵探,破解古今草木之謎,開創研究新學門 累積近半世紀的研究、親筆點評近萬本中國典籍,遠從《詩經》、《楚辭》、《全唐詩》,近逼清詩,逐字逐筆過濾。實地一一驗證古人所言真偽,探訪作品提及的每種植物,並考證當地自然生態,還原幾千年來文人筆下的植物原貌,並找出植物引進中國的脈絡,同時分辨虛實,釐清作品的寫實與想像,終於開創了這門嶄新的學科。 《成語典故植物學》 ◆跨界奇才「植物文學偵探」潘富俊2017又一傑作 柳暗花明、滄海桑田、瓜田李下、胸有成竹、曇花一現,這些耳熟能詳的成語,有什麼共同點呢?薛濤箋、姚黃魏紫、東箭南金都是和植物有關的典故?「杏壇」代表學術教育界,據說典故來自孔子喜歡杏樹。「桑梓」成為故鄉的代稱則源自古代民宅四周多種植桑樹和梓樹。這些言簡意賅就能傳達曲折幽微意涵的成語典故,是悠久歷史淬鍊出的文字藝術與文化瑰寶。 成語典故或從歷史事件、詩詞名句,或自話本俗諺凝鍊而得,不只台灣、中國大陸,甚至深受漢文化影響的日本、韓國、越南等國,也都有使用成語典故的習慣。十餘萬條成語、俗語及諺語中,含有植物的成語約有上千條。本書特色如下: 一、精選383則成語典故,理解植物特性,靈活運用 古人運用對植物的理解,觀察到的不同特性,發揮想像力,賦予豐富的意象。如「李代桃僵」源自植物遭受蟲害時,李樹往往比桃樹先被啃食的現象。「藕斷絲連」以植物特性象徵情意難捨不是極為貼切嗎?「青出於藍」描述從染料蓼藍萃取出顏色勝過母色的靛藍,也是先民得自日常生活的經驗。 二、40年鑽研、300幅精細攝影、上百幅古代植物圖譜,賞心悅目、輕鬆學習 作者精選109種植物,推敲古今對應名稱。舉例來說,「蘭」在成語中,通常指有香氣的澤蘭,而非現代人熟悉的蘭花。而「竹」,或指桂竹、毛竹、斑竹或箭竹,皆需根據成語典故的用意,才能推敲出確切的植物種類。作者四十年來兩岸多地上山下海累積的珍貴攝影,搭配篩選自古代精繪的植物圖譜,古今對照,相映成趣。 《全唐詩植物學》 ◆開創台北植物園的古典文學景觀,跨界結合科學知識與詩詞歌賦賞析, ◆世界第一個「植物文學偵探」潘富俊,2018再出擊! 運用現代科學研究《全唐詩》49,036首詩、統計出唐朝有398種植物入詩。獲得新穎的賞析角度,同時領略古人景觀設計的匠心、落實美學於日常生活! 唐詩是漢字文化的巔峰傑作,幾乎人人皆可隨口引用上幾句,例如: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心有靈犀一點通。」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一般傳世的《唐詩三百首》只是方便兒童朗誦的入門集錦,真正精華集大成的是《全唐詩》,影響全球漢文化圈,包括台灣、中國、乃至日韓等,至今不墜。唐詩作者自君王將相至僧道青樓,內容或引經據典,或喻依萬物——尤其是「植物」計有398種入詩。 本書從認識植物這個視角度來刻劃唐帝國,大至盛世的全貌,小至生活點滴,並依據唐代版圖的空間分布及歷史文化縱深,區分《全唐詩》植物成十四章。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