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災樂禍:情緒史專家從媒體政治和社會文化,解讀人性共同的負面根源與心理機制 | 拾書所

幸災樂禍:情緒史專家從媒體政治和社會文化,解讀人性共同的負面根源與心理機制

$ 253 元 原價 320
看見別人失敗而心裡暗爽,是你天性不善良,還是自我消解苦難的處方? 權威媒體BBC評選為「新世代思想家」、情緒之書作者最新力作! 路人越過你身旁的階梯超前,結果沒趕上班車。 你那個表現完美同事沒有獲得預期中的升遷。 政治人物受訪時被拍到褲子拉鍊沒拉上。 別家的小孩在超市裡失控大鬧。 所以,你為什麼在笑? 幸災樂禍(Schadenfreude)一詞源自德語,由「受傷」和「快樂」兩層意義組成,意思是,每當聽到他人的不幸消息,我們體驗到的那種可恥的愉悅。當你目睹某個倒楣政治人物臉書被灌爆的愜意滿足感;看到現場直播的記者唸錯臺詞的缺德歡欣,以及當你得知前男友未婚妻取消婚禮,乍然湧現的勝利得意。我們也許不會為這種情緒感到驕傲,但它卻是人生重要的秘密喜悅之一。對此,我們能做何解釋? 情緒歷史學家蒂芬妮提供了一些解答。她援引從康德、尼釆到荷馬.辛普森等眾人智慧,探究社群傳媒、出糗影片、政治場域與辦公室的茶水間八卦,同時一路蒐集或隱微或明顯的各種案例。事實證明,幸災樂禍並不像我們以為的那麼負面,它透露了美好表象偽裝的風險,以及人類如何自我慰藉、彼此團結,重新找到生存的勇氣。 結合日常觀察和文化分析,從哲學、文學、心理、演化等角度,肯定了幸災樂禍背後是對公平正義的渴求,以及困頓中自我砥礪的本能,而在今日人人追求完美的時代,不失為一種紓壓與療癒的良方。 名人推薦 海苔熊(科普心理學作家)——推薦導讀 馬欣(作家)、管中祥(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台灣公民行動影音紀錄協會理事長)、簡莉穎(劇作家)——會心讚賞 令人著迷的一本小書。 ——梅莉莎.達爾,《紐約雜誌》 深刻而有意思的書寫,精彩迷人! ——蘇珊娜.卡哈蘭,《紐約郵報》 書寫迷人,洞見深刻,深具娛樂性。《幸災樂禍》讓我們重新思考這種過於被詆毀的情緒,在我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我們或許應該欣然接受。 ——Goodreads 書評網 在這個被科技主宰的世界,有蒂芬妮‧史密斯帶領我們穿越情緒的幽暗森林,並提醒我們每種情緒都有源由、細膩轉折與變化,令人頗感欣慰。 ——羅伊.克拉克,《寫作工具》與《X光閱讀術》作者 本書精彩展示了人類如何提升幸福感,並說明幸災樂禍這種情緒遠非簡單的負面人性,而牽涉到幾千年來對文化社會最重要的事。如果你願意正視內心這種千迴百轉的情感,就能從羞愧和矛盾中解放出來。本書揭示了一個尷尬的事實:我們每個人都不時享受著一點幸災樂禍的愉悅和滿足!作者的幽默筆法和犀利觀察,讓我在閱讀過程中時而捧腹,時而點頭稱道;而最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發現了深層而真實的自我。推薦給每一個人。 ——亞馬遜網站書店讀者Jay Gilbertson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