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外之悲 | 拾書所

夢外之悲

$ 315 元 原價 350
究竟一個人的死亡,是否能藉由書寫,來進行告別與悼念? 「這是我們祖父母、父母都會經歷的潰敗,也許漢德克和我們都難免。」 ——廖偉棠專文導讀。 「預示了厭世代之必然,無法界定那究竟是焦慮恐懼還是悲傷」 ——郭強生 ▋榮獲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歐洲最有影響力的作家 ▋全新譯本,德文原文直譯:最貼近漢德克的實驗風格 ▋2009年榮獲卡夫卡文學獎 ▋2014年榮獲國際易卜生獎 1971年,書中「我」的母親服安眠藥自殺了。儘管當天傍晚,她仍和往常一樣,到隔壁的女兒家吃晚飯。 死前,她以快捷寄出了多封掛號信,並附上了遺書,其中一封給「我」的信上是這樣寫:「但繼續活著是不可能的。」 書中「我」的母親即是作者漢德克的母親。身為一個經歷過納粹時期、戰爭,以及戰後經濟蕭條年代的女人,她總是設法從困境中找到平衡,只不過這一次,她自己就是困境。 葬禮上,漢德克強烈地渴望書寫他母親。幾個月後,這部具自傳色彩的半虛構小說誕生了。 「有時我依然會在夜裡猛然驚醒,彷彿我的體內有什麼把我輕輕一推,從夢裡推出來,我體驗到自己如何因恐懼而屏住呼吸,身體則一秒一秒地腐爛。黑暗中的空氣凝止了,我感到萬物失去重心、四處飄散。它們無聲地在我四周進行無重力的飄移,彷彿隨時就要墜落,從任何一個方向使我窒息……」 專文導讀 廖偉棠(作家) 一致推崇 林佑軒(作家) 胡淑雯(作家) 馬 欣(影評人) 張惠菁(作家) 曹馭博(詩人) 郭重興(讀書共和國社長) 郭強生(作家) 陳思宏(作家) 陳柏煜(作家) 童偉格(小說家) 黃以曦(影評人) 蔡慶樺(作家) 鴻 鴻(作家) (依姓名筆劃排序) 【各界推薦】 「……畢竟沒有人能夠質疑諾貝爾文學獎的讚美,做為一個作家,漢德克『憑藉著語言的獨創性探索了邊境,以及人類經驗的特殊性』,他的著作給予了文學無聲的考驗,在他的語言底下,過往的文學都顯得太過平凡了。」 ——《金融時報》 「儘管這本書談的是漢德克母親的一生,然而這也是眾多女性的一生。漢德克這部著作雖不長,卻雄心勃勃,試圖將所有角度合一,經常參雜憂鬱。漢德克的母親之所以重要,並不是因為她生動、特別,而正因為著她不是;她是那眾多女性的其中一員。」 ——《紐約時報》 「《夢外之悲》是漢德克的傑作,簡要、凝鍊、神秘又詳盡地描繪了他的母親,而其中的歷史以及境遇,又將這層身分消抹了去。」 ——J·S·馬庫斯《紐約書評》 「動人且美麗地被呈現出來……近乎完美。」 ——理查德·洛克(Richard Locke)《紐約時報書評》 「在《夢外之悲》中,作者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中面對了他自殺的母親,就像是對一個反覆發生的夢作解釋一樣,夢境栩栩如生,以至於那夢也變成我們的。」 ——《芝加哥太陽時報》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