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給我們安心、安身、立命。
孟子──給我們性善民本的處世哲思。
孔孟之道以「人與人性」為主體,
自我覺醒以及生命覺醒,
進而享有來自生命的悅樂,開展智慧。
儒家思想是一種代代更新的思想,
為現實人生尋求最適當、最廣闊的生命位置。
我們要如何了解傳統經典,從中汲取智慧?
閱讀這門技藝,讓我們可以穿越時空,思索解讀。
經典之所以為經典,不只可落實於現代或當下,
亦可見其在時間脈絡中不朽的刻痕。
國學大師錢穆先生提出人生中七本重要必讀之書,因傳統思想從中貫穿,可以認識中國文化與學術,極為重要,但一般大眾又該怎麼讀?
辛老師的私房經典課,由熱愛閱讀的辛意雲老師親自為讀者大眾解惑,特以三冊,獻給讀者作為人生必讀的案頭書。
作者承接錢穆先生提出人人必讀的七本書,包含:《論語》、《孟子》、《莊子》、《老子》、《六祖壇經》、《近思錄》、《傳習錄》,將這七本經典深入剖析,供讀者作為人生的閱讀參照。作者曾受邀講述此系列課程,深入剖析,如今因應廣大讀者的期盼親自重新編寫增訂,十分精闢而珍貴,期望能為讀者解惑之外,更可讓大眾理解傳統文化的奧祕,並落實於現代生活。
此系列共約五十萬字,預計分為三冊出版,第一冊為《論語》、《孟子》,第二冊為《莊子》、《老子》,第三冊為《六祖壇經》、《近思錄》、《傳習錄》,讀者可依序閱讀,貫串七書之思維邏輯。傳統經典以新眼光新視界展讀與理解,更可見其雋永及現代性。
第一冊:《論語》、《孟子》建立了「人學」。
第二冊:《莊子》、《老子》看見生命自由的真諦。
第三冊:《六祖壇經》、《近思錄》、《傳習錄》了解宇宙與生命的內在秩序。
儒家最大的特質,就是代代依著新的思想,提出新的生命價值、新的生命哲理。所以儒家代代更新,從漢以後幾乎沒有「純粹不變」過。而中國的各家,其實最後也都回歸到儒家的本身,因為不離開:為現實人生尋求最適當、最廣闊的生命位置。
錢先生那時候給我們上課,他說:「你們是二十世紀的人,科學發展到今天,今天的儒家,你們說,該以何為立?你們將嘗試認識現代科學,認識現代代表性的新知識,然後如何融會貫通,為現代人尋找:在今天這樣一個大科學、大宇宙論、大經濟社會如此發展的時代裡,人安心、安身、立命之處。這樣才是儒家,才是『大儒』也。儒家代代更新,無須標立『新儒家』,所以我沒有參加張先生(張君勱)的邀約,我婉拒了『新儒家』的簽署。」
然後他再說:「今天讀書人關心傳統中國學術,基本上應讀七本書。那七本書你們看起來好像不是儒家,但實際上是今天必讀的七本書。因為中國思想從中貫串,你讀了,就知道什麼是中國文化,什麼是中國學術。」
我們今天起就開始談這七本書。這七本書就是《論語》、《孟子》、《莊子》、《老子》、《六祖壇經》、《近思錄》、《傳習錄》。——選摘1
我們今天所談的問題的因緣,從這裡開始:一個是知識的前提;一個是錢先生所提出,什麼是真正的儒家?而真正的儒家,要能夠有一個心量—這個心量關懷人生、尊重生命,肯定人;同時還有一個寬廣的心胸,與「自我意識」在開發出來後的高度智慧;有能力認識新世界的發展、新知識的發展,而將它消融,至少為自己的生命尋找出最健康的大道—古典的說法,「人的安身立命之道」。
我們的課從這裡談起。——選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