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既然曾經發生過,就有可能再次發生。
在極端政治和社會對立日益激化的今日世界,這本書提醒我們,人的記憶並不可靠。
人類史上最大暴行的倖存者與見證者——
義大利國寶級作家普利摩.李維,一生對納粹大屠殺思考的總結。
「思辨極權之惡的偉大傑作。」
楊翠、湯舒雯——專文推薦
楊照、房慧真、胡淑雯、莊瑞琳——誠摯推薦
首度義大利文直譯。由知名譯者倪安宇翻譯完成。
✹了解納粹大屠殺最有力的見證作品。全球青年必讀經典。
✹索爾.貝婁、伊塔羅.卡爾維諾、安伯托.艾可、菲利普.羅斯、童妮.摩里森、辛達塔.穆克吉、東尼.賈德——一致推崇,大師眼中的大師
✹收錄法籍保加利亞裔歷史學家茨維坦.托多洛夫、義大利歷史學家瓦特.巴爾貝里斯專文
在無名的滅頂者和極少數的生還者之間,還有「灰色」的一群人
奧許維茲集中營真相思索之路。直面記憶中無可迴避的道德考驗
「我為何活下來?為什麼是我?」
在倖存者的愧疚與終生抑鬱中,他孜孜不倦用寫作還原歷史真相,用思考恢復人的尊嚴。
《滅頂與生還》是普利摩.李維最後一部作品,也是一生對納粹大屠殺思考的總結。作為人類史上最大暴行的倖存者與見證者,普利摩.李維更在往後四十年餘生中,無數次重返記憶中的集中營,持續地對惡加以闡述;秉持科學家的理性,從語言和哲學上去釋疑,一一檢視錯誤。尤其在滅頂者與生還者之外,還有許多人處於難以定義的灰色地帶,李維探究其中人類意志的脆弱本質,盡其所能去追求真相、見證與正義,對抗旁觀者對歷史的簡化及錯誤認知。多年以後,一個五年級小學生向普利摩.李維提出這樣的疑問:「你為什麼不逃跑?」事實上,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可能會很痛苦,你可能對人性失去信心。綜觀今日極端主義升溫,這本書猶如一道屏障,每當政治暴力又起,警告我們勿忘用見證者的眼光去檢視。這件事既然曾經發生過,就有可能再次發生。光是回憶不夠,要時時保持批判。
紀錄和見證是為了與極權戰鬥;思辨是為了從倖存者無可擺脫的傷痛中脫身。
全書見證人類苦難及人類對苦難的反應,也是作者奉獻終生批判思考的總結。
「如果我們宣稱要真誠面對歷史,還原歷史真相,就不得不面對這些惱人的灰色地帶,並且,『用批判的角度』解讀記憶。」
——楊翠
「今日世界裡,除了大規模的政治暴力創傷仍隨處可見,如今對我們此一世代重要的道德課題,已然是如何集體性地克服對歷史教訓的『無感』與『厭煩』。唯有找到一種作法抵抗受眾的『虛無』、『厭煩』,才有可能抵抗歷史重演。」——湯舒雯
全球知識分子齊聲推薦
【國內】
楊翠、湯舒雯——專文推薦
楊照、房慧真、胡淑雯、莊瑞琳——誠摯推薦
【國際】
索爾.貝婁│伊塔羅.卡爾維諾│安伯托.艾可
菲利普.羅斯│童妮.摩里森│辛達塔.穆克吉│東尼.賈德
國際好評
●最後傑作……集其所有著作之大成,精華盡收、風華絕倫。
——《紐約客》
●李維晚年逐漸認為大屠殺因為發生於歷史恆常的殘酷中,而將命定地被遺忘。本書是對納粹滅絕猶太人行動,經過四十年後的深沉反思。
——《紐約客》
●本書是李維對大屠殺、猶太人德國人,相關主題的最後反省……談論這些事某種程度可被理解的部分,然而如同我們幾無線索去了解文明遺跡所含蘊的奧義。許多部分仍在理解範圍之外。
——《紐約客》
●在人生接近尾聲時,李維越來越相信人們會忘記大屠殺的教訓,彷彿這場大屠殺只是人類歷史中司空見慣的一件暴行。《滅頂與生還》一書是在四十年之後對納粹種族滅絕意義的陰鬱思索。
——《紐約時報》
●本書因為是預料之外的爆炸,甚至比火山爆發還猛烈,逐步地,慢慢累積醞釀,導致爆發與暴露——我們可以跟隨著引信的嘶嘶聲前行。
——《新共和》雜誌
●李維以寬容、清晰、客觀的方式寫出了這些難以描述的事情。
——《星期日泰晤士報》
●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天才洋溢的作者之一。
——伊塔羅.卡爾維諾
●普利摩.李維的作品中,沒有一句話是多餘的,每個字都不可或缺。
——索爾.貝婁
●以二十世紀文學巨擘的精神毅力和理性頭腦,這位恭順、謙遜的化學家有系統地回憶了德國的人間煉獄,他堅定不移地思考,接著用明晰、樸素的散文讓那段經歷為世人所了解。
——菲利普.羅斯
●李維的證詞超出一般經驗。他的敘事複雜、敏感而沉靜。比其他人的回憶錄「更冷靜」——這是為什麼當它突然帶著抑制憤怒的能量而迸發熱情與閃光時,比所有的回憶錄都來得有力。
——東尼.賈德,《戰後歐洲六十年》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