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偽裝者:一個臥底精神病院的心理學家與八個假病人,顛覆「瘋狂」的祕密任務 | 拾書所

大偽裝者:一個臥底精神病院的心理學家與八個假病人,顛覆「瘋狂」的祕密任務

$ 419 元 原價 530
「在精神病院裡,想獲得自由,他們必須證明自己沒有瘋。」 一個臥底精神病院的心理學家與八個假病人 顛覆「瘋狂」的祕密任務 ★ 入圍英國皇家學院科學圖書獎 ★《衛報》、《每日電訊報》、《泰晤士報》評為年度最佳圖書 繼《我發瘋的那段日子》暢銷全球,作家蘇珊娜‧卡哈蘭最新精彩鉅作! 被譽為美國最勇敢的年輕記者之一, 決定深入調查,這個改變了現代精神醫學的戲劇性實驗, 並發現了背後令人震驚的秘密…… 要成為一個精神病人,有多簡單? 他們順利潛入精神病院,行為表現正常,不再有幻聽,也不自稱瘋子 卻沒有任何醫護人員識破他們!? 在這個地方,只有瘋子才能看出誰是正常人…… 8名假病人,12次入院紀錄 主訴症狀:幻聽,那些聲音說著「砰、空洞、空虛」等字眼 平均入院天數:19日 醫師診斷:7人判為思覺失調症,1人被判為躁鬱症 「一旦被貼上思覺失調的標籤,假病患就再也無法將標籤撕下。 這張標籤會大幅影響旁人對患者與其行為的感知。」 ——大衛‧羅森漢恩(David Rosenhan) 數世紀以來,醫生們一直試圖定義精神疾病——如何診斷治療?如何分辨瘋狂與理智?到底什麼是精神疾病?為了尋找答案,1970年代,一位史丹佛大學心理學家大衛‧羅森漢恩說服八位心智健全的男女自願潛入美國各地的精神病院臥底,測試精神診斷與標籤的可信度與合理性。而且他們必須證明自己精神正常,才能被釋放。他們之中有男有女,職業多元,包括,精神科醫師、心理師、家庭主婦、畫家及研究生。令人震驚的是,這群人一致被判定患有精神疾病,入院後也被所有醫護人員理所當然地視為「瘋子」。隨著臥底時間越久,更揭露出種種不安的精神病院內幕故事…… 我們逐漸掌控世界的奧祕——征服外太空、癌症以及不孕症, 卻始終未能適切回答這個問題:什麼是精神疾病? 或換個更好的方式問:什麼不是精神疾病? 暢銷作家蘇珊娜‧卡哈蘭身為自體免疫腦炎的倖存者,一度被診斷為精神失常,那段曾與精神疾病為伍的經歷,以另一種方式觸碰了卡哈蘭靈魂的某一塊,她彷彿成了正常世界與精神疾病的橋樑,這股無法斷開的聯繫,令她開始回頭檢視精神疾病診斷的標準,試圖找到這個世界判斷誰才是與瘋狂為伍的界線,因此她決定深入調查,這個改變了現代精神醫學的震憾實驗。 羅森漢恩實驗(Rosenhan Experiment)不僅顛覆整個精神醫學界,深刻影響精神疾病診斷標準,更間接顛覆世人對精神健康的認知。然而,隨著作者卡哈蘭在偵探過程所揭露的驚人發現,這個傳奇的冒險故事並不如它看起來的那樣權威。那扇緊閉的精神病院門後,到底發生了什麼?對於今日我們對精神疾病的理解又有什麼意義?卡哈蘭的傑出調查,不僅試圖解開近半世紀前的瘋狂謎題,另一方面,也帶來心理健康與精神醫療體系的全景觀察,探討精神疾病及其標籤所帶來的束縛與不公。這本書既是歷史,也是謎團,是哲學,也是對社會變革的吶喊。 「我們否認自己是剛開始學習的新手,不停替患者貼上『思覺失調』、『躁狂抑鬱』和『瘋狂』等標籤,彷彿在使用這些字詞的同時,我們已經完全理解精神醫學的精髓了。事實上⋯⋯我們根本無法分辨所謂的理智與瘋狂。」——大衛‧羅森漢恩 ※ 著名的羅森漢恩實驗(Rosenhan Experiment)被認為是對精神病患鑑定標準的重要批判,也引起許多爭議和討論,間接深刻影響了當代精神醫學。這項經典的研究幾乎出現在每本心理學教科書中,促使人們正視精神疾病的診斷標準、標籤汙名化的議題,以及精神健康照護機構的重要性、並間接推進了《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三版的修正,是促進現代精神病學的一大推力。 專家共感推薦—— 丁郁芙│臨床心理師 吳佳璇│精神科醫師、作家 阿潑│轉角國際專欄作者 楊添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院長、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台灣司法精神醫學會理事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以上依姓氏筆劃排序) 口碑肯定—— ★ 入圍英國皇家學院科學圖書獎 ★《衛報》、《每日電訊報》、《泰晤士報》評為年度最佳圖書 ★《時代雜誌》評為年度100本必讀書籍之一 ★ 柯克斯書評、書痴網站、文學網站LitHub評選當季最佳書籍 ★ 獲選多家媒體當月最佳書籍——《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歐普拉雜誌》、《休士頓紀事報》、商業內幕網站、美國娛樂網站Refinery29、美國新聞網站Bustle、懸疑小說網站、CrimeReads、Popsugar等。 各界好評—— 「正常與失常之間的界線,不如我們想像地清晰。本書不斷挑戰著我們對「異常」的想法,同時也提醒著我們,面對「人」這個複雜的命題時,保持開放、彈性與謙卑是非常重要的。」 ——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 「蘇珊娜‧卡哈蘭寫了一本精彩的書,反映了多年來堅持不懈、卓越的歷史調查工作。《大偽裝者》以非凡的視角審視了一位史丹佛教授的一生,以及他在1973年發表的著名論文。這篇論文戲劇性地改變了美國精神病學,至今仍在影響著人們。這本書節奏快,結構巧妙,是個令人難以置信的作品,向卡哈蘭作為作家和偵探的能力致敬。」 ——史卡爾(Andrew Scull),《瘋癲文明史》( Madness in Civilization)作者 「令人著迷且生動的作品……這是一個神祕的故事,也猶如現實世界的餘震波動,令人震撼,讓精神醫學再次動搖。卡哈蘭就像隻獵犬,追緝著所有可能的線索。各種懸而未解的誘人問題,在她的筆下就像個好脾氣的謎團,逐一被溫和拆解。」 ——柯克斯評論(Kirkus Reviews)/星號書評 「卡哈蘭為調查報導樹立了嶄新的典範。她對羅森漢恩研究中模糊的情節,進行了無懈可擊的調查,並提出迫切的呼籲,心理健康與精神醫學領域必須再度贏得公眾的信任,贏得那份曾被羅森漢恩研究協力瓦解的信任。」 ——《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 Weekly) 「這是一部精心設計、引人入勝的作品,在很多層面上都取得了成功。卡哈蘭成功獲得了羅森漢恩家人的信任,她在研究中不僅嚴謹與敏銳兼具,文筆細膩且富有洞察力。」 ——《金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 「這是調查報導領域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堅韌頑強的研究調查,令人著迷的絕妙寫作……就像偵探小說一樣極具魅力。」 ——《經濟學人》(Economist) 「這是一個尖銳調查,展現出人類自身利益、弱點和自我意識如何影響科學發展方式。」 ——Undarky雜誌 「這是一部比小說還奇怪的驚險之旅,暴露了我們尚未健全的心理健康系統中鬆開的螺絲釘。」 ——《歐普拉雜誌》(O Magazine) 「卡哈蘭針對史丹佛大學心理學家羅森漢恩的著名研究〈失常之地的正常人〉,進行了熱情而詳盡的重新審視,這是一本迷人的書籍……同時也是一部了不起的偵探作品,面對該研究發表以來就一直存在的心理健康爭議,本書帶來了精采出色的見解。」 ——《富比士》雜誌(Forbes) 「這本書讀起來就像一本偵探小說,卡哈蘭總會在適當的時候透露一些誘人的線索,我們就彷彿與她一同體驗調查發現的快感……如同《大偽裝者》所記錄,她所挖掘的真相,遠比一開始想像更詭譎、深入。這是一種有層次的故事。第一個層面是羅森漢恩與他的研究簡史。第二層面是卡哈蘭研究這本書的個人經歷。還有第三點,精神病學令人擔憂的歷史與對科學知識的追求。」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一個令人興奮的謎團——也是加深對精神疾病理解的有力例證。」 ——《時人雜誌》(People Magazine)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