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最受人敬重的法師——阿姜查經典之作
比起證悟的結果,他注重的是修煉的過程。
當代南傳佛教大師中,阿姜查對西方佛子的影響無人能及,他的教法如此普及的關鍵是「清晰與親切且受用」。對不同文化背景與佛教傳承的人來說,是最容易親近佛法的路徑,從本書就可以一窺阿姜查開示魅力的究竟。
阿姜查常說:「起初人們先聞法,但是還不懂得思惟;接著他開始思惟,但是不會修行;修行後,尚未見到法的實相;見法後,則依然未能證入。」這構成了本書的架構--聞法、思法、修法、見法、證法、傳法。這是一般人修行的道路,阿姜查卻將此視為一種生活方式,這也是他開示善巧方便的地方,總是於不經意間將弟子導向解脫。
他不直接談經典中超越世俗名言的深奧智慧,因為透過讀誦艱深的經典可能只得到概念,卻可能錯過真正的修行,就像他認為我們應該盡量救治盲人的眼疾,而非只是告訴他顏色。就如佛陀所說:「我只教導兩件事,即苦與苦的止息。」不需要一直描述涅槃等名相。阿姜查關切的是修煉的過程,而非證悟的結果;重點在於幫助眾生清除障礙,以便讓他們看得更清楚。他用最通俗、最具體、最適合聽者的內容,如隨手引來的狗、芒果、雞、稻田與水牛等,來說明一般人不易了解的經典術語。
他在本書教導各種正念與禪定的傳統修法時,總是盡量不提定境或開悟等特殊經驗。他認為禪定不過是一種工具,一種端坐檢視自身的方法,目的只是為了降伏與拓展內心。因此,對於真實法而言,其實不需要學太多,只需要貫徹一些簡單原則即可。所需要學習的,只是知道要修些什麼,以及如何修,然後勇往直前而已。
本書也提到了阿姜查非常注重的倫理道德,也就是佛教的持戒和行善,這些常被一般人誤認為是一種緊箍和恫嚇。阿姜查指出倫理與道德的目的在於創造一顆寬鬆的心,與一個和諧的生活環境,可幫助行者調整心性,為禪修奠定堅實的基礎。
綜觀全書,讀者會發現,佛法就是幫助人們見道的善巧方便。「法是用來生活的」--這也就是本書的真諦:證道者僅只是坐著,縫衣服,所達到的境界,也遠高於未證道者修習好幾小時的禪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