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不揚波:清代中國與亞洲海洋 | 拾書所

海不揚波:清代中國與亞洲海洋

$ 316 元 原價 400
18世紀的清皇朝,真的是一個漠視海疆的內亞帝國嗎? 從測繪海疆、伐木造船與海防方略,到《海錯圖》、追逐魚翅與渡海詩文, 讓我們重探一段被遺忘的盛清海洋大歷史! 我們已習慣利用以大陸為軸心的史觀,去分析滿清統治中國的歷史:滿洲人馳騁天下,建立一個橫跨中亞的陸上帝國。他們對海洋的認識,對海疆的重視,往往不如前朝鄭和下西洋的積極。若不是19世紀西方列強相繼由海路侵擾中國,清政府也不會意識到鞏固海防,發展海事的重要性。 但史實真是如此嗎? 《海不揚波:清代中國與亞洲海洋》希望追溯清帝國的海洋關懷,證明清代中國在歐美列強紛起入侵前,不是一個漠視海疆的陸權國家。 全書第一部分聚焦於康雍乾三朝在測繪海疆、伐木造艦,以至在渤海一帶發展海洋軍事化等議題,引證清廷的籌海方略與其帝國性的展示,合理地還原十八世紀清政府對海疆的關注及謀劃。 第二部分則自國家層面轉移到以學人、商品為中心的討論,從《海錯圖》的想像與書寫、對魚翅的消費與追逐,以至創作於往返閩臺之間的渡海詩文,探索盛清時代人和海洋的互動與連結。 布琮任試圖透過「去陸地化」的觀點,以淺顯生動的筆觸勾勒清代中國與海洋世界的脈動,從而呈現清帝國在鴉片戰爭之前的海洋意識,試圖為海洋史和盛清史灌注新的思維與色彩。 名家推薦 陳國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劉序楓(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專文推薦 王一樵(東吳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李其霖(淡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林滿紅(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胡川安(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蔡偉傑(深圳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助理教授) 蔣竹山(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盧正恒(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共同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布琮任了解:新清史處理的對象主要為十七、八世紀的中國,而非十九世紀;新清史把視角投向北亞和中亞,較少顧及海洋世界。新清史的主張者確實把握到盛清歷史的重點。不過,中國邊界臨海萬里,畢竟無法視而不見。……因此即便是康、雍、乾三帝在位,海洋也沒有脫離大清國家的視野。不拘是盛清還是晚清,鑽研海洋史都是了解清史的必要功課,無由漠視。 ——陳國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近年由於交通、資訊的發達,加上全球化風潮的影響,海洋史相關研究亦蓬勃發展,不僅是歐美,在亞洲各國均有共同的趨向。……相較於他國,臺灣近年在出版業的推動下,亦興起一股海洋史的熱潮,惟相關出版多為歐美日的翻譯成果,或是以臺灣本土歷史為主的研究,間涉及海洋的元素,專著並不多見。布琮任這本小書,可說為中文學界的海洋史研究帶來了一股新風。 ——劉序楓(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對於海洋史、清史有興趣的讀者朋友們,一定不要錯過本書。 ——王一樵(東吳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本書所提供的相關背景知識足以讓對海洋史有興趣者受益匪淺,是值得大家仔細研讀的好作品。 ——李其霖(淡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相對於新清史之著重十七、八世紀清朝與內亞的關係,此書由海防思想、海船製造、海圖、海鮮、與海有關的詩寫出同時期由海洋出發的新清史。 ——林滿紅(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相信對於清史、早期近代的海洋史與比較帝國史有興趣的讀者而言,本書會是一本絕好的敲門磚。 ——蔡偉傑(深圳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助理教授) 布琮任將以優美文筆和學術素養從空間和主題,引領讀者徜徉大清海洋。 ——盧正恒(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