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國家愈救愈窮?【揭露全球不平等的暗黑內幕&解方】 | 拾書所

為什麼有些國家愈救愈窮?【揭露全球不平等的暗黑內幕&解方】

$ 356 元 原價 450
不平等,其實是被製造出來的? 貧窮與落後,其實對「富國」是必須的? 為什麼我們無法消滅貧窮? 為什麼,有些國家愈救愈窮? ⧨ 沈榮欽|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 ⧨ 陳方隅|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 顏擇雅|作家————————————————————————震撼推薦 國際間的「發展」軌跡看起來正朝著政治正確的趨勢演變: 開發中國家正在趕上已開發國家的「發展」進度, 貧窮問題已大幅改善,到2030年將被消除。 這實在令人欣慰,世界上最強大的政府和企業也如此宣稱。但這是真的嗎? 自 1960 年以來,開發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的收入差距大約擴大了兩倍。 大約有43億人,也就是世界60%以上的人口每天的生活費不足 5 美元, 其中約一半的人甚至無法獲取足夠生存所需的食物。 而世界上最富有的8個人擁有的財產,卻相當於世界上最貧窮的那一半人口財富總和。 是什麼導致了貧富之間的鴻溝日益擴大?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灌輸了這些觀念: 貧困是一種可以通過援助解決的自然現象; 開發中國家只是需要一些時間以及適當的幫助,就能「趕上」已開發國家的腳步。 但實際上,貧窮是一個政治問題:貧困不是本來就存在,而是被製造出來的。 ◎貧窮是被製造出來的?  作者以自己的家鄉史瓦帝尼為例,指出許多驚人的事實:  為何第三世界愛滋病患者死亡率居高不下?   其實與製藥公司拒絕當地進口學名藥,導致愛滋病藥品價格高不可攀有關。  至於為什麼農民無法靠自己的耕地謀生呢?   部分的原因來自歐美蜂擁而來的食物捐贈削弱了當地的農業。  為什麼窮國政府無法提供最基本的社會服務?   因為他們受到西方銀行強迫削減當地的社會支出,好優先償還大量的外債……  窮國之所以窮,是因為它們以不平等的方式被迫納入全球經濟體系中。「發展」的說法背後隱藏了導致貧困和不平等的獲利模式:富強國家利用操縱貿易協議、逃稅、掠奪土地等手段確保自己的經濟優勢。 ◎比起慈善,公平更好  在起跑點不公平的情況下,慈善就只是粉飾太平的騙局。同樣的論點也適用於各種官方政府的援助。  如果先進國家真的希望減輕全球貧窮問題,也許應該努力解決導致貧窮的根本原因:經濟結構、逃稅制度以及不公平的貿易規則等等,而不僅止於依賴官方或非政府組織的慈善援助,然後繼續透過被創造出來的不平等,謀取上千萬倍的利潤。 本書追蹤了經濟強權對於「發展」這個詞彙的解釋是如何演變的:從 1490 年代哥倫布的遠征到當代的國際債務制度,這個過程中是什麼使少數富裕國家逐漸強大到足以控制世界其他地區的經濟政策?  作者憑藉開創性的研究、詳細的分析和實際在第三世界生活的經驗,對全球不平等問題的主流觀點提出一系列具啟發性的挑戰與解方。 ——各界推薦—— 「這本書將從根本上改變你理解全球經濟體系的方式,以及試圖在其中取得進步的窮國所面臨的挑戰。」 ──《資本主義沒告訴你的 23 件事》作者張夏準 「不了解全球不平等的歷史,就無法了解全球不平等。在這本書中,傑森.希克爾出色地闡釋了這一點,一層又一層抽絲剝繭,直到你對這一切感到憤怒震驚。」 ──《甜甜圈經濟學》作者凱特.拉沃斯 「希克爾對國際援助這個陳詞濫調的清晰揭露,令人耳目一新且具有革命性。他的著作深入探討那些使全球不平等持續存在的力量,並粉碎了貧富之差並非有人刻意為之的觀念。」 ──《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 Weekly) 「對世界上關於財富和貧困的傳統解釋做出的尖銳分析。這肯定會讓新自由主義者苦惱,但卻是經濟正義改革的有力案例。」 ──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這本書是對我們當代萎靡不振的經濟來說是一個非常清晰且有憑有據的診斷書。它讓讀者直面一個現實:在當前全球體系的參數範圍內不可能實現環境永續發展,並提出了一個樂觀的變革宣言。正如希克爾所寫:『當神話瓦解,革命就會發生。』」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書評(LSE Review of Books) 「這本書應該要出現在所有大學裡的國際發展和國際關係課程中。」 ──英國經濟學家、智庫 Prime Economics 共同創辦人安.佩蒂福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