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冊:《紋飾法則》
英國美術工藝運動 先鋒鉅作
◆ 150 年經典重現——重洗時代美學、震撼設計名家觀念
◆ 19 種世界紋飾風格——橫亙東西方歷史長河的文物大觀
◆ 100 幀彩色圖版——透視令人嘆為觀止的精湛細節
【專業推薦】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 吳光庭教授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 許耿修
【專文導讀】
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施靜菲教授
英國紋飾研究學者 查捷克(Iain Zaczek)
【裝幀說明】
霧面書衣圖片為V&A Museum 授權之莫里斯經典石榴壁紙
硬殼方背精裝封面使用咖啡色布紋紙
英文書名採高質感造型打凹
內頁以雪銅紙印刷,完美呈現高解析精美復刻彩圖
——值得細細品味、永恆典藏
1856年於倫敦初版的《紋飾法則》是史上第一本蒐羅東西方不同地域、不同時代各民族設計方法的紋飾集成。英國美術工藝運動(Arts & Crafts Movement)先鋒、水晶宮設計總監歐文瓊斯為了端正當代設計中脈絡紊亂的浮濫抄襲風氣,於本書開宗明義提出建築暨裝飾藝術的37條造形與色彩基本原則,分別探討造形元素的協調、構圖和適當比例,以及如何從色彩的平衡和對比中找出強化造形的用色方法,倡導從過往作品中研擬恰當的創作之道——開創了現代設計和色彩理論之先河,影響遍及十九世紀以降的設計名家如工藝運動領袖莫里斯(William Morris)、建築師萊特(Frank Lloyd Wright)、蘇利文(Louis Sullivan)、柯比意(Le Corbusier)等人,立論一百五十年至今屹立不搖。
書中大量圖文來自瓊斯的異國踏查及其對大量古籍專著的爬梳,他從包羅萬象的歷史文物中粹選出經典之作,編撰成19篇風格獨特的世界紋飾介紹,不僅詳述其整體特色和演繹手法,亦歸納箇中法則並給予優劣評價,藉由文末共100幀匠心獨具的彩色圖版,串起一段清晰具體的裝飾設計史,使讀者更宛如踏上全世界文化遺產的深度之旅。
【收錄篇章】
1. 原始部落紋飾 Ornament of Savage Tribes
2. 埃及紋飾 Egyptian Ornament
3. 亞述與波斯紋飾 Assyrian and Persian Ornament
4. 希臘紋飾 Greek Ornament
5. 龐貝紋飾 Pompeian Ornament
6. 羅馬紋飾 Roman Ornament
7. 拜占庭紋飾 Byzantine Ornament
8. 阿拉伯紋飾 Arabian Ornament
9. 土耳其紋飾 Turkish Ornament
10. 摩爾紋飾 Moresque Ornament
11. 波斯紋飾 Persian Ornament
12. 印度紋飾 Indian Ornament
13. 印度教紋飾 Hindoo Ornament
14. 中國紋飾 Chinese Ornament
15. 凱爾特紋飾 Celtic Ornament
16. 中世紀紋飾 Mediæval Ornament
17. 文藝復興紋飾 Renaissance Ornament
18. 伊莉莎白時期紋飾 Elizabethan Ornament
19. 義大利紋飾 Italian ornament
20. 自然花草 Leaves and flowers from Nature
第2冊:《德雷瑟裝飾設計原理》
真實.美感.力量
與 Wedgwood、Minton、Tiffany&Co.、 Alessi 等逾 30 家歐美知名品牌合作——
解讀 19 世紀英國設計名家,擁抱工業化 製程、啟發「形隨機能」的設計面面觀
直至核心,深入探究 美與實用兼具的工藝形式
德雷瑟是19世紀重要的設計理論家與實踐者,生於維多利亞時代,師承歐文.瓊斯(Owen Jones);相較於同時代的英國美術工藝運動推手威廉.莫理斯 (William Morris),德雷瑟別具獨特的現代視野。他開創工業設計一詞,提倡工業製造技術與傳統美學的結合,志在開發平民大眾都可以享受的商品,被譽為 「人民的設計師」。主張裝飾設計必需適合設計目的,結合所在環境條件可取得的材料特性,融合自然秩序的洞察,製作出蘊含和諧、沉靜、兼具美與實用性的作品,以達成「真實、美感、力量」(Ttuth, Beauty, Power)的終極理念。他的設計遠見影響許許多多的後進設計師,包括20世紀美國建築師路易.蘇利文 (Louis Sullivan),包浩斯學派(Bauhaus)亦從中獲得靈感。
本書收錄德雷瑟兩部裝飾設計經典著述《裝飾設計原理》(Principles of Decorative Design)和《設計研究》(Studies in Design),圖文並現,詳述現代工藝產製的紋飾設計原則、色彩搭配、材料選用,涵蓋建築空間、壁紙、家具、家飾、織品、日常容器製品的形構設計之道,並以62幅精美的彩色圖版印證實際應用。有理有據、清楚可循的設計方法締造了無數雋永作品,不僅典藏於世界各大博物館、更持續進入機械化的量產製程,時至今日仍深具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