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生命X培養思考】生命教育套書:戰爭來的那一天+媽媽,死亡是什麼? | 拾書所

【尊重生命X培養思考】生命教育套書:戰爭來的那一天+媽媽,死亡是什麼?

$ 479 元 原價 700
★符合108課綱 閱讀素養★ ★「好書大家讀最佳兒童讀物 ★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 ★紐約時報最佳圖書得主作家 真實事件改編★ ★英國水石童書繪本大獎得主 【蕾貝卡.寇柏】最新作品★ ★金鼎獎兒童文學作家 幸佳慧 翻譯、感動推薦★ ★用哲學思考的方式談論死亡,給孩子不帶恐懼理解死亡的機會★ ~透過繪本瞭解人權教育、生命教育, 奠定閱讀素養和對社會議題的關心~ 再微弱的光 也能溫暖每個孤單心房 ▍故事簡介 《戰爭來的那一天》 戰爭來的那一天, 花兒靜靜在窗台上,爸爸哼歌哄弟弟睡覺。 媽媽幫我做了早餐, 親親我的鼻子,陪我走路上學。 那個早上,我認識了火山, 唱了一首蝌蚪變青蛙的歌, 還畫了一張小鳥的圖。 然後,午餐一結束,戰爭就來了…… 我想,戰爭就是這樣吧—— 它會帶走你的世界和身邊所有的人。 我不停逃跑,跑到不能再跑, 可是戰爭一路跟著我。 它闖進我的夢裡, 它,已經佔據了我的心。 我來到一間學校, 我從窗戶外頭看進去,他們正在 認識火山、唱歌,畫小鳥。 我往裡面走,走廊滿滿是我的腳步聲…… 在那裡,會有什麼等著我嗎? / 《媽媽,死亡是什麼?》 媽媽,所有活著的東西都會死嗎? 是啊,花朵會死,蒼蠅、樹木、 行星、地球、星系、細胞、細菌……也會死。 媽媽,告訴我,誰會死? 人都會死,像是媽媽、爸爸、小孩、爺爺、奶奶、叔叔、阿姨、 兄弟姊妹、表弟、堂姊、老師、學生、士兵…… 媽媽,我們會怎麼死呢? 白雪公主死於毒蘋果、小紅帽被大野狼吃掉、 小鹿斑比的媽媽被獵殺而死、藍鬍子的十二個太太離奇死去…… 瑪麗・安東妮王后上斷頭台而亡、人魚公主化作泡沫消逝在大海中。 吸血鬼德古拉不會死,但是他成了陰影。 媽媽,死了以後會怎麼樣? 如果說死亡是失去? 我們失去絨毛娃娃,我們失去筆記本,我們失去時間, 然後有一天,我們失去生命。 你看,在遊戲裡,我們也會死。 ▍套書特色 ★【符合108課綱閱讀素養】:透過繪本瞭解人權教育、生命教育,奠定閱讀素養和對社會議題的關心。再微弱的光 也能溫暖每個孤單心房。 ★《媽媽,死亡是什麼》:透過法國哲學式的問答,一如親子間各種日常對話,讓生死議題不再是禁忌,賦予自在討論的空間。不只培養思辨能力,更能引導孩子想一想活著的價值。如何跟孩子談論死亡?這部作品或許正是你的解方。一本談論死亡,卻充滿生命力的繪本! ★《戰爭來的那一天》:藉著溫暖而富含詩意的動人文字,並融合英國水石童書繪本大獎得主蕾貝卡.寇柏的溫馨插畫,搭配本書譯者.金鼎獎兒童文學作家幸佳慧的翻譯,孩子得以想像跟他們處於不同世界的生活處境,期許良善的人性繼續傳遞愛與希望,讓不完美的世界,仍存著一分美好未來的溫柔想望。暢銷得獎繪本必備收藏! ▍單書介紹 《戰爭來的那一天》 最感人的溫暖繪本 ——再微弱的光 也能溫暖每個孤單心房—— 將本書獻給孤獨無依的孩子以及對他們伸出援手的人。 願自由、平等、和平,終會綻放。 「戰爭來的那一天,花兒靜靜在窗台上,爸爸哼歌哄弟弟睡覺。 媽媽幫我做了早餐,親親我的鼻子,陪我走路上學。 那個早上,我認識了火山,唱了一首蝌蚪變青蛙的歌,還畫了一張小鳥的圖。 然後,午餐一結束,戰爭就來了……」——《戰爭來的那一天》 2016年春天,英國政府拒絕發出庇護權給3000個沒有家人陪伴、從各種難以想像的幽暗世界中逃離的兒童難民。同一時間,榮獲紐約時報最佳圖書獎肯定的英國繪本作家尼古拉.戴維斯聽說有學校拒絕難民兒童,而理由是——沒有椅子,終於忍不住提筆寫下這個繪本故事,並將其詩作搭配一張空椅子的插畫發表於《衛報》(The Guardian);文章發表後,上百成千的人也在網路社群上分享各種空椅子的圖畫,都想為那些失去依靠、沒地方去也無法受教的孩子發聲。 藉著溫暖而富含詩意的動人文字,並融合英國水石童書繪本大獎得主蕾貝卡.寇柏的溫馨插畫,如同本書譯者幸佳慧老師導讀中所說,只盼望一束微光可以驅走一整片黑暗。 戰爭或許離安穩幸福的我們很遠,但是透過這個繪本故事,孩子得以想像跟他們處於不同世界的生活處境,期許良善的人性繼續傳遞愛與希望,讓不完美的世界,仍存著一分美好未來的溫柔想望。 【淚光閃閃 感動推薦】 王怡鳳│蒲公英故事閱讀推廣協會總幹事 林玫伶│臺北市國語實驗國小校長 邱伊翎│台灣人權促進會祕書長 柯倩華│兒童文學評論家 游佩芸│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教授 葉嘉青│臺灣閱讀協會理事 劉安婷│「為台灣而教TFT」創辦人兼理事長 (依姓氏筆畫排序) ◆有時候,孩童的眼睛比大人看世界的方式還要清晰透徹、符合人權價值。透過繪本中的椅子,搭出一座橋,讓孩子們想像跟他們處於不同生活世界的孩子的處境,理解自由、平等、和平,不是必然,而是需要有人去促成。——邱伊翎│台灣人權促進會祕書長 ◆一本驅動人思考、起而行的繪本。讀完,我問自己,是否願意提供一張「椅子」給難民孩子嗎?我願意。你呢?——游佩芸│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教授 ◆戰爭的無情奪走了人們生命的保障,而人性的溫暖與接納為生命點燃了希望與愛。《戰爭來的那一天》詩性的文本與充滿表徵的畫面展現戰爭的摧毀力量,令人震撼!當誠摯的關懷化為實際的行動時,良善的友誼與和平感人至深。——葉嘉青│臺灣閱讀協會理事 / 《媽媽,死亡是什麼?》 「媽媽,誰發明了死亡?」「生命。」 是不是所有活著的都會死去? 我們會怎麼死呢?死亡跟生命在玩躲貓貓嗎? 死了以後會怎樣?我們可不可以殺死死亡? 透過法國哲學式的問答,一如親子間各種日常對話, 讓生死議題不再是禁忌,賦予自在討論的空間。 不只培養思辨能力,更能引導孩子想一想活著的價值。 如何跟孩子談論死亡?這部作品或許正是你的解方。 一本談論死亡,卻充滿生命力的繪本 ▍專文導讀 林偉信|台灣兒童閱讀學會顧問 ▍驚喜推薦 林希陶|臨床心理師 徐永康|國立政治大學實驗教育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兼執行長 徐瑜亭|習惜親子教育中心創辦人 芬妮說書|閱讀推廣人 陳欣希|臺灣讀寫教學研究學會創會理事長 曾品方|臺北市萬興國小閱讀推手 楊俐容|兒童青少年心理專家 潘小慧|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兒童哲學家 盧本文|台灣兒童閱讀學會理事長 蒙特梭利媽媽在北加(Jocelyn)|蒙特梭利教師、教育碩士、親子部落客 ▍本書特色 .用繪本跟孩子談論死亡:這個議題一直是童書會重複出現的主題,但大多數會利用溫暖但略帶悲傷的故事來切入,譬如祖父母、父母或寵物的離世。這本書卻能跳脫以情緒主導的固有模式,反而用世界萬物的凋零與消逝來讓孩子理解,別出心裁。 .哲學式的問答討論,文字中性不煽情:藉由孩子不斷的提問、媽媽耐心的回答,就像親子間討論各種日常大小事一樣,不帶預設立場,引導孩子逐步釐清死亡的定義。 .2D平面圖像,色彩繽紛:和過往同類型主題不同,反而利用高彩度的中性畫風來表現,同時以黑色代表死亡,譬如落葉、市場上的魚、故事裡的白雪公主等,讓議題的討論更加輕鬆自在。彩色世界與黑色世界的並存,更暗示了生與死本是一體兩面。 ※適讀年齡:4-6(學齡前)親子共讀、7-8(國小低年級)自讀 學習領域:語文-國語、社會課程、藝術課程 議  題:人權教育、生命教育、家庭教育、閱讀素養 關 鍵 字:繪本、人權、生命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