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村鑑1:橋仔村 | 拾書所
誌村鑑,以「村庄里」為單位的微地方誌。 全書系第一本,由馬祖北竿的橋仔村出發。 一個以海為田的垂直村落, 有不能說的海上祕密、和神比人多的廟村封號…… 你有聽過橋仔村嗎?一個徒步15分鐘就能走完的臨港村落,卻能用上百頁故事篇幅來說。許多人到橋仔,只是為了搭船前往大坵島看梅花鹿而臨停過渡,但此地銘刻的迷人歷史與感知,伴隨海風與老酒香,竟比意料中的還要黏人。 本書由「INTRO 抵達之前」出發,終於「OBJECT 物件微觀地方」,概論地方的空間到時間,從土地到其上的人,並以物解鎖尋常眼光。攝影圖輯的安排,定格村里的時刻,也定焦過往戰地政務,在海灘上留下的痕跡。 鹹味、身體感、神明:三大單元,深入探尋村里的獨特個性 「SMELL有一種鹹味」談橋仔與海為田的獨特生活面貌,還有其因為鄰近中國,而有的那個「不能說的海上祕密」……「BODY用身體認識」則從橋仔「垂直村落」的地形特色切入,是什麼原因讓在地耆老即便換過人工關節,仍不厭其煩於村內移動?「GOD神明是好鄰居」所言不假,一眼可望盡的小小橋仔村竟然就有八間廟,還曾有過「神比人多」的時期。 這裡的人約會不對錶,而是說,「等那個潮水」 習慣打開手機APP看氣象、點擊Google 或Microsoft行事曆約會議,這裡的人卻不這樣過!約時間見面不對點,而得等待潮水高度來到那條隱形的線。旅人待在馬祖總會關心:「今天飛機會開嗎?」當地人會跟你說:「你看那個雲啊……」 每個人都是島嶼上某一處村里,其一個此曾仍在的人 想像「你」也有所歸屬,你會怎麼述說自己與一村之間的聯繫?橋仔村裡此曾仍在的人,是在他們個人性格上堆疊大的歷史,住著的人曾於戰地政務時期為女性爭取出海權利、修行的人造船、帶著神明離開的人奉玄天上帝旨意搬遷、回來的人唱戲。還有暫時離開的人還正在體會、尋覓…… ▲▲▲誌村鑑LOOK for VILLAGE▲▲▲ 誌村,始於一地被重新觀看。 我們經常帶著特定視角觀看「地方」,對於鄉村生活有一套固定的想像,城與鄉各自的面貌消失在互為對比的差異中,缺少背後應有的在地脈絡;因此,透過量身打造的議題設定,將地方的獨特性書寫出來,藉此彰顯每個區域特有的生活樣貌。 而全台灣22縣市的368個市、鎮、鄉、區當中,共有7,748個村里,其中台北市有456個里,金馬地區則有59個村。這是書寫地址時,總是被省略的區位,也是經常被遺忘的觀看尺度。此書系以「村庄里」出發,與團隊實際踏查、探索微小範圍內的「地方」,讓「認識」不止於旅遊的三天兩夜,而能看見一地縱貫的時間軸、居民一日橫向的生活切片。 每個地方都需要故事,才能定位和對外述說自己是誰。我們將人和地的故事,濃縮成一本可以塞在口袋隨身攜帶的旅遊知識書,也是少見以「村庄里」為尺度的微觀地理學誌——因為小,而更得以發現意料之外的事。 Micro makes macro. ▲最微觀的文化誌:除了選舉和納稅,我們很少感受到村、里的邊界。將視野聚焦在方寸之地,反而看見更多意料之外的生活況味。 ▲最深入的口袋書:因為範圍小,所以看得深。製作團隊實地探索一地的前世今生、居民的一日生活切片,更用嗅覺、身體感、信仰……走入地方。 ▲最在地的異地感:對很多人來說,國內鄉村地方可能比國外更陌生。本系列標誌出台灣最小的行政單位,以探索未知的新鮮眼光,認識在地文化。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