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龔固爾文學大獎得主
最私密的文學札記,最真摯動人的自剖
「妳願意,被關在博物館裡一個晚上嗎?」
獨自在博物館赤腳漫步一夜
從他人的藝術品,看見自我的創作真諦
理解創作就是開闢出自己的自由之地
龔固爾文學獎蕾拉.司利馬尼,在開頭即陳述,寫小說的守則就是「說不」。然而,她為何最終又願意點頭,前往威尼斯的海關大樓博物館住一晚?
館中夜間打燈的玻璃溫室,種植夜來香的枝葉,讓蕾拉想起自由的氣味。由青銅、大理石、縞瑪瑙製成的雕塑,再現了扶手椅的形狀,喚起蕾拉對於父親生前坐著的記憶。
獨自在博物館的孤寂吸引了蕾拉,她漫步其中,靜觀各色藝術品,並從這些作品中反思她所極盡追求的文學究竟代表著什麼。
書中並引用許多作家的短語,從吳爾芙衍生到為何創作者需要獨處的空間;又或者2023年遭刺傷的魯西迪,他對於寫作的堅持,也啟迪了蕾拉,以文學批判自身國族時,該如何接納他人的不諒解,並且持續、不顧一切地寫下去。
《夜裡的花香》以蕾拉的第一視角走訪博物館,並從各種不同的物件中思考創作的意義,也是對於生命裡,無論傷痕或喜悅的再次記憶。
不當作家,我很可能仍舊可以活下來。
但我不確定,那樣的話,我會不會幸福。
朱嘉漢專文推薦
李桐豪、汪正翔、馬欣、陳雪、葉佳怡、鄧九雲在創作途中推薦
書中金句
「寫作,是自我束縛;然而,正是在這些束縛之中,誕生了一種無垠的、令人迷眩的自由的可能。」
「寫作是紀律。是對幸福、對日常歡樂的放棄。我們不能試圖療癒或撫慰自己。相反地,我們應該像實驗室人員在玻璃瓶裡培養細菌那樣培養自己的悲傷。必須撕開傷疤,翻動記憶,重新煽起羞恥與舊日的眼淚。」
「寫作不能僅僅只是抽離、退隱,沉湎於公寓的溫暖中,寫作不能僅僅只是築起重重磚牆來讓外界傷害不了自己,而不去直視他者的眼睛。」
封面燙上隱隱閃光的珍珠箔,呈現低調優雅色澤,
在暗夜中,引領每一位創作者找到屬於自己的花朵與芬芳。
《夜裡的花香》令人耳目一新……作者以如此優雅、易讀的風格,捕捉了對於寫作的癡迷與喜悅,以及藝術與文字的力量。──英國藝術史學家、策展人凱蒂.赫塞爾(Katy Hessel)
這位小說家從未如此坦率,《夜裡的花香》是關乎作家與文學創作的傑作。──《費加洛報》(Le Figa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