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世界喧囂:從戰地到家門,無國界醫生創始成員揭露人間黑暗邊緣,寫給世人的美好生活倡議書 | 拾書所

走進世界喧囂:從戰地到家門,無國界醫生創始成員揭露人間黑暗邊緣,寫給世人的美好生活倡議書

$ 356 元 原價 450
這不僅是一本打破地界的救援記事 更是國際公民思考自身義務與價值的敲門磚 ★跨國行醫先驅、無國界醫師創始成員帕提克.埃伯哈(Patrick Aeberhard)寫給國際公民的人道呼召 ★戰爭與人性醜惡並不遠!政治、倫理與醫療間交互提問 ❝ 當我們把自己定義為無國界醫生時 這只不過是說 我們有能力跨越這些國界,僅此而已 我們無法任意拆毀、廢除國界之牆 那是受難者們的監獄 同時也是為他們遮風避雨的庇護所⋯⋯ ❞ 這是一把通往國際公民之路的鑰匙, 它將開啟一段令人震撼的觀察歷險: 地球另一端的戰爭、種族紛亂,與恐怖攻擊、政治清算 乃至毒品、傳染病等公衛問題, 本質上並無區別…… 緊密串聯當代地緣政治情事與生命百態 視而不見的災難,我們終將共同承擔 作者帕提克.埃伯哈(Patrick Aeberhard)走過法國輝煌三十年與五月學運,在他還是青年醫學生的時候,便與同僚一起,和令人難以容忍的醫院內階級關係對峙著。彼時,一張來自法國紅十字會、徵召加入比亞法拉醫療團隊的海報映入眼簾,開啟他的跨國行醫之旅,更在日後與其他醫師同仁,創建首個大型人道救援非政府組織──無國界醫生(MSF)以及世界醫生(MDM)。 搶救傷員、空中補給、搭建臨時野戰醫院、與地方高層和黑幫交手……種種行動占據埃伯哈大部分的人生。從黎巴嫩到越南,再到阿富汗、前南斯拉夫與盧安達,他時常在軍事衝突、極端分子和毒梟威脅下感到命懸一線,甚至因爲站在利益的對立面而慘遭當權者漠視和輿論撻伐,卻仍踩著鮮紅的血泊履行職責。支撐著他的,是內心人道主義的指引,以及當代偉大知識分子如米歇爾・傅柯等人的深刻反思。 默不作聲和坐視不管 首先殺死的是遠處的人,然後是你身邊的那些 一九六〇年代末的奈及利亞,伊博族企圖掙脫伊斯蘭教和泛靈論的枷鎖,許多無辜百姓也紛紛遭受血洗。半世紀過去,遠在逾六千公里外的巴黎小禮拜堂門外,充斥著非法滯留、窮困潦倒、沉溺於毒品、罹患愛滋病和處於權利盡頭之人。 他們可以過得更好,你也是。 然而多數時候,這些人被視若無睹,因為他們的生活與我們離得太遠,而政府乃至媒體評論,往往選擇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把人道救援看作是左派分子的魯莽行徑。「這些地方被歧視、排斥、貧困和失業狠狠踐踏,他們當中只要有一小撮人接受虛無主義而否定宗教信仰,就可能陷入伊斯蘭激進主義的圈套,進而製造災難。就像我們曾切身經歷的那些恐怖攻擊⋯⋯」埃伯哈這樣說。 在派系理念和種族之前 他們都只是想要好好活著的人 作為一名醫師,本本分分地處理傷員,就是在做一件正確的事嗎? 當無國界醫生組織前往享有「南美瑞士」美譽、卻擁有兇殘獨裁政權的烏拉圭,想進到監獄診治抱病政治犯時,卻遭遇當地高層官僚主義與繁文縟節的阻礙,最終無功而返,只能默默監視當局的一舉一動。 越南於一九七五年胡志明的鐵腕統治下,許多與新政權水火不容的「船民」紛紛逃渡出國,卻在海上遭逢海盜勒索,而地球的另一端,無國界醫生組織也正面臨新領導者選擇性執行任務、反對見證行動的內部鬥爭。 在醫療服務進駐的亞馬遜森林中,篤信草藥和巫師的亞諾瑪米人接受疫苗接種之際,醫療團隊卻被媒體冠以「對人體進行醫學實驗」的惡名,而當地也在地區行政當局的默默縱容下,成了淘金客破壞自然環境和毒梟洗錢的聖地…… 「有時候醫療緊急情況必須從政治方面著手,必須小心提防,甚至醫學論點時而是一種,讓輿論知道政治情勢令人無法接受的有效方法。」在一次次的對談與交手之中,埃伯哈從醫途中帶來的啟示早已超脫扶弱救傷,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堅定倡議。 - 「人民負責表達憤怒言論,由政府扮演思考行動的角色?我們該拒絕這種流於形式的分工,鼓勵個體也有權在國際政策和戰略領域發揮影響力。」隨著在救援現場照見的種種光明相遇,他從未忘記傳述堅定不移的信念:以人性尊嚴之名,負起保護每一個人的責任。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