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說 「先秦」這個概念,是指秦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以前的歷史進程,它的上限沒有明顯的界定。大致包括我國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初期三個歷史階段。先秦文學就是指這一漫長歷史進程的文學。 (一)社會文化和文學的起源 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依據原始人群、母系氏族以及父系氏族的文化遺存證實,至遲五十萬年以前,遠山人類便已勞動、生息、繁衍在中國的士地上。古書裡保留的關於遠古的許多傳說,如:有巢氏「橫木為巢,以避群害」,燧人氏「鑽木取火,以化腥躁」《韓非子.五蠹》,伏義民「作結繩中用網罟,以佃以漁」,神農氏「斫木為耜,輮木為耒」見《周易.繫辭下》。大約都是從原始人群到母系氏族社會的進程中遠古人類所留下的影子,關於黃帝、顓碩、帝嚳、唐堯、虞舜的傳說,大約反映了四五千年前父系氏族的面貌。堯舜禪選,可能是當時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情形。儒家依靠這些傳說,稱頌當時是「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在漫長的原始社會裡,人們以極簡陋的工具從事勞動,獲取生活資料,同時也開始創造人類最初的遠古文化。在已被發現的遠古社會遺存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產生於距今五千多年前母系氏族社會末期,以彩陶為代表的「仰韶文化」和距今四干多年前父系氏族社會時期,以黑陶為代表的,中國古代文學史「龍山文化」。「這兩文化的遺存中.我們除發現有大量石刀、石鏟等生產工具外,還發現「當時占重要地位的手工業品.種類繁多的陶器,並顯示出由最初的純粹手作到後來實行輪作技術的進程。由「彩陶」到「黑陶」,設計和製作愈來愈精美,既有實用價值,也有審美價值。陶器上面的各種植物花紋和幾何固案、飛禽走獸的圖畫,無疑是遠古人類在長期採集、種值以及狩獵活動中對自然仔細觀察的結果。由此可知,人類最初的審美意識和藝術內容是與他們的勞動生活結合在一起的。原始人類既然創造「遠古文化。其中當然包括「反映原始人類精神生活的文學。只是由於年代久遠,當時沒有文字記載,這類原始的文學人都亡佚,流傳至今的以只有見於古代典籍中的少量原始歌謠和神話。原始歌謠產生於原始人類的生產勞動過程中,是為了協調勞動動作、鼓舞勞動情緒隨口唱出來的,它算是最早出現的文學樣式。同時,在原始社會裡,由於生產低下,人們對周圍的自然現象還不能作出科學的解釋,在自然災害面前感到束手無策。因而便以幻想的形式來解釋自然和表達他們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願望,這樣就產生了神話。可見,原始歌謠和神話與當時的現實生活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我們還可推測到:由於原始人類的群居生活和集體勞動,決定它的文學藝術活動一般都是集體的;又由於那時既沒有文宇,他沒有社會分工。文學就只有口頭創作,沒有書面創作;只有文學和其他藝術,如詩歌和音樂、舞蹈互相結合的形式,沒有單純的文學作品獨立存在;由於原始文學是適應勞動的需要而產生的,故往往帶有某種功利觀點;當時社會還沒有分裂為對立的階級,所以那時的文學一般只存在與自然鬥爭的內容,沒有階級性內容。集體性、口頭性、綜合性、功利性。便是原始文學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