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編》詩歌鑑賞的文體知識 我國古代習慣將不合樂的稱之為詩,合樂的稱之為歌,而在代則將詩和歌並稱為詩砍或詩。因此在鑑賞詩歌之前,首要辨明何者是詩。這個問題看來簡單,可是歷代以來,對詩歌的定義確是見人見智,如《尚書.堯典》:「詩言志。」現代詩人何其芳說「詩是一種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和著豐富的想像和感情,常常以直接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精煉與和諧的程度,特別是在節奏的鮮明上,它的語言有別於散文的語言。」(《關於寫詩和讀詩》〉等等。本編的目的在於首讓讀者明瞭何謂詩歌,及詩歌的種類,進而從詩的抒情美、詩的含蓄美、詩的意境美、詩的音樂美四大部分來探尋詩歌美的蹤跡。《中編》詩歌鑑賞的本體分析 如果說,一切文學作品都是形象思維的成果,那麼文學鑑賞也就是對於這一藝術成果的形象思維的探源。詩歌鑑賞,當然不能沒有鑑賞創造,而且顯得更為突出:詩歌的用語別是一家,和散文、小說等不一樣,因為詩人總是通過最精煉的語言展示生動的形象,在形象中來暗示自己的思想,追求「境生象外」的意境,顯示出「詩家語」的特色,同時也為我們在鑑賞詩歌時,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困難。因而如何從豐富、飛動的藝術想像與聯想,並了解作者未必然,讀者何必不然的道理。從而知詩歌鑑賞力的形成與發展,詩歌鑑賞的認識性與愉悅性,詩歌鑑賞與批評的關係。讓讀者領略詩歌鑑賞趣味的幾個問題,詩歌鑑賞趣味多樣性的形成,詩歌鑑賞趣味的衡量。《下編》詩歌鑑賞方法談 在前面作者運用很多的篇章,來說明鑑賞詩歌的種種相關問題,無論方法及理論談的再多,終究要落實在作品的賞析方面。在方法上,首先自然不能離詩歌作品本身,作品是我們鑑賞的客觀對象,然而,作者其人其世以及詩歌作品的寫作本事,也是幫助我們進行深入鑑賞的重要客觀依據。並且必須弄懂詩歌的字詞,努力打破語言帶給我們一定程度上的困難,疏通章句。其次,因為詩歌是種跳躍性較大的藝術形式,語意上似乎前後不相銜接,所以要找出詩眼或詩歌的發展脈絡,把握住整體性的意境,努力取得詩歌是否有寄託,以及寄託的是什麼問題,找尋出作者隱藏在詩句中的深意。其四,俗語說:「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詩歌也須經過比較,才能見出優劣。讀者可以透過比較鑑別,密詠怡吟,及善於見異等方法,來評比詩歌的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