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台灣文學傳統,因戰後而斷裂,也不被重視﹔反映現實經驗的本土文學,更不在人們的生活當中。現在的作品,離生養的台灣越來越遠,不但鄙視地方文化、鄙視母語,文學脫離了現實生活,且自以為高雅,其實俗不可耐。所幸解嚴之後台灣文學不再瑟縮於學院的角落,這是「發現台灣」,也是承繼台灣精神的開始。
本書對日據時代以來的台灣文學發展做一本土的審視,挖掘出各家精髓所在,對於想徹底了解台灣文學的讀者來說,是個極為重要的敲門磚。
過去的台灣文學傳統,因戰後而斷裂,也不被重視﹔反映現實經驗的本土文學,更不在人們的生活當中。現在的作品,離生養的台灣越來越遠,不但鄙視地方文化、鄙視母語,文學脫離了現實生活,且自以為高雅,其實俗不可耐。所幸解嚴之後台灣文學不再瑟縮於學院的角落,這是「發現台灣」,也是承繼台灣精神的開始。
本書對日據時代以來的台灣文學發展做一本土的審視,挖掘出各家精髓所在,對於想徹底了解台灣文學的讀者來說,是個極為重要的敲門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