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史論 | 拾書所

道家史論

$ 234 元 原價 260

  1945年秋天,我成了戰後第一批入學讀中國書的台灣小學生。在成長與學習的歲月中,正是國民黨政府不遺餘力的在校園中推展黨化的傳統儒家之理倫教條;在大學中文系的課程,以孔孟四書為正統;研究生的論文,亦以儒家經學為尊貴。儒家像千面年來一樣依然是足以安富尊榮的顯學。

  然而我選擇了自然謙卑的道家,做為我學位論文的題目。三十年來,我興趣廣泛,術業多門,雖然又跨到了文學、史學、與台灣學的研究,但是道家依然是我學術生涯的主軸之一。特別是道家崇尚自由、反抗壓逄、批判權力與禮教、主張生態與保育,具有反映現代的意義。在苦悶的威權時代裡、閉鎖的漢學園哺中,道家無異是僅有的一朵奇葩,綻放著清香與喜悅。

  我打拼的栽種,潛心於思想與歷史的整合,除了列子、嵇康幾本專書外,尚有近二十篇較有原創性的道家思想史論述,現在集結成兩書,一是《莊子史論》,一是這本《道家史論》,本書所呈現突破性的或異類性的見解,包括以下數端。

  <道家起源新探>是從諸子起於異國異文化論的推衍,我較早的從新舉證探究道家不是江漢的楚學,而是淮北的東夷文化。而<道家流變史>,是全面梳整道家流變之大略,可分為六期。這篇文章本是作為大英百科全書的「道家」之用的。

  <太一與水之思想探究>,是第一篇對楚簡「太一生水」的思相史詮釋。<太一生水>在思想史缺乏承先啟後的脈絡,該簡被斷為戰國中葉作品,失之太早。

  <學庸與黃老之關係>一文,定為學庸皆受黃老影響,尤其與淮南子文句雷同尤多,疑二文之編集,與漢初淮南子同時。

  <階籍與嵇康>,乃首次以心理分析與未用過的文獻來重新解剖阮籍的性格言行,其獨見受學術界的引用。

  最後三篇<列子>,我是台灣最早用地氈式的方法研究<列子>。<列子新證>是1984年在京都大學的公開演說,以為<列子>依舊是戰國或秦漢間作品,不是偽書。而<列子校正>約百條,是校書家從未舉出的。而注<列子的張湛>,史書無傳,我是復原其傳記,又從其注列子體例中澄清他並不是偽造<列子>的人物

  <道家史論>是我在萬卷樓出版一系列「莊萬壽文集」的第一本,以下還有莊子、史通、農家、日韓學術文化等等的論文集。最後感謝梁錦興總經理和我的學生李冀燕小姐的支持與幫助。

                            莊萬壽 2000年4月12日凌晨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