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史論(莊學之新方向:源流.生態.批判.語言) | 拾書所

莊子史論(莊學之新方向:源流.生態.批判.語言)

$ 180 元 原價 200

  《莊子》是西漢初所編的一套莊周與其第子、和多元道家流派人物所寫於前三、四世紀的思相信論集。從《漢書.藝文志》以後,《莊子》作為諸子的道家,既側列於無為而治的《老子》之次,而面廟堂之上的孔虛儒家,地位更是瞠乎其後。然而二千年以來,《莊子》風采不墜,足以與孔虛齊名,與老子爭席。尤其近世學界,《莊子》與時潮合流,大有後來居上之勢。

  尋其所以然者,主因有二,其一是就《莊子》文本的特質言,具有非華夏的東夷或荊楚的異文化,雄渾而開闊,幽深而浪漫,套<天下篇>形容《莊子》的用語來表達,有以下三端:

  「萬物畢羅」的文獻性:《莊子》最早版本多達「十餘萬言」,漢魏六朝最多有52篇本,今本仍有33篇,尚餘六萬四千多字,保存了先秦豐富的哲理、古史、神話、傳說的重要文獻。

  「深閎而肆」的思想性:《莊子》蘊藏著上古少見的本體論、知識論、和養生、處世、生死、性命的人生哲學,以及非儒非墨的政治思想之批判。因此,既成為後世政治思想之張本,亦開拓後世詮釋、演繹的空間。

  「諔詭可觀」的文學性:<天下>篇稱莊子所謂「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奇特的字、詞、變幻的句法、草木鳥獸、古怪人物,橫成最富有學性的先秦散文。

  其二,就後世《莊子》的詮釋與發展而言,有公下四端:

  儒家化:兩漢獨尊儒術,孔子成為唯一的價值。司馬遷稱:「作漁父、盜跖、胠篋以詆訾孔子之徒。」顯然司馬遷對這三篇有所微詞。唐宋以降,喜愛莊書者,多以莊子攀附孔子。韓愈稱:「孔子之道大而博,子夏之學,……子夏之學,其後有田子方,子方之後,流而為莊周。」莊周從此變成孔子門徒,直至現代的錢穆,仍深信不疑。而蘇軾乃以為莊之批孔,是「陽擠而陰助之」,事實上莊子是「助孔子者」。而真正詆訾孔子的文章,並不是莊周的作品。這種論調至今,依然是支配著內外篇辨偽的基礎,而莊書或莊周,基本上已經是儒化的書籍與人物。

  官學化:莊子儲存充沛的學術能源,他既助長了魏晉玄學、佛經格義,又滲透了宋明理學,長時間已染有一些非主流官學的色彩。同時反溯莊書的文本,又可以產生佛、道、釋三教的詮釋。不論怎樣的信仰,皆可從莊書中吸吮他們所需要的養料。唐初尊道家,莊書稱為南華經,莊周稱為南華真人,成玄英作《莊子疏》,北宋差官考試亦要考《莊子》在官結構的特殊地位具有官學化的性格。

  名士化:從司馬遷以下,經魏晉的阮籍、嵇康、向秀、郭象……幾乎歷代王朝的能文之士、騷人墨客,無不喜愛《莊子》,唐之韓愈、柳宗元,宋之蘇軾、王安石,以至於明、清著名的漢學者,多有《莊子》的論述,連曹雪芹筆下的妙玉都說:「文章是莊子」。而近代中章太炎、馬敘倫、聞一多、蔣錫昌等亦都有《莊子》的專著。更多名士學者的參與解莊,使《莊子》書與莊周其人亦隨之名士化。

  藝術化:《莊子》文本的美文,早在戰國末年就被引用,宋玉的<對楚王問>「鳳皇上擊九千里,絕雲霓,負蒼天。」而莊文的句法、形式,亦成為韓、柳,特別是蘇東坡文的「如行雲流水」的典範。而其後,亦成為美術、書法、藝能、禪藝的藝術精神。

  綜觀上述各端,《莊子》其人其書之所以建構的價值。很大的因素是附麗於儒家孔子之權威傳統之上。因此如何擺脫這些的束縛,回歸以《莊子》本文為主體的思想史研究,包括被歪曲的批孔諸篇,以及與文本閜關的當代時潮、現象。反而是當今莊子研究的新命題新方向。

  九十年代解嚴後,我嘗試了這樣的新方向,先後所撰寫的,《莊子》專論十篇,彙集成書,前四篇為莊學史。首篇<莊子探源-虞人與莊子>,探討莊子虞人的官識,係保育、教養山林鳥獸的工作,與莊子原始思想有相承關係,是一篇原創性的論文。其次<莊子書中的孔子>全面分析孔子在莊書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呈現莊子與孔子不同的思想基礎。再次為<莊子與騶衍>,莊子與陰陽家關係素乏研究者,本文乃重新鉤沈探玄,以尋回莊書中被黃老或其他學派所掩遮的騶衍學派的原型。<莊子的方伎及其與史記關係之新探>探討莊書「真人」「大人」與秦皇漢武的關聯。並發現《史記.日者列傳》部分抄自<盜跖>。這四篇都是以《莊子》為獨立主體,探討莊學縱貫、橫貫延伸的歷史真象。

  <莊子盜論>是以過去被卑視的<胠篋><盜跖>篇的思想,對統治結構中的權力、知識、道德提出跌厲批判。

  <莊子與自然生態>是系統性的從《莊子》全書,歸納從生態理論到實踐的第一篇莊子自然生態的原創性論文。首先發表於德國慕尼黑,頗國際的驚異。<種有幾章的新解>是以科學知識的基礎,以詳考「種有幾」章生態循環、萬物為一的思想,訂正了若干傳統注釋的錯誤。<莊子語言符號之解析>歸納莊子的認識主客體之不可知性、概念的歧義是語言的開始命題,以說明《莊子》的語言符號的思想,是借用語言符號來否是語言符號的社會功能。

  最後附有兩篇專論:一是<老莊思想的現代意義>,是在政大企管中心向企業界演說的文字。一是<台灣.我.莊子.漢學>是陳述在苦悶苦難的時代中,我如何學習莊子,如何自我成長的歷程。

  《莊子史論》的出版,是個人漢學研究的新里程,從「去儒教化」「去華夏化」以探尋《莊子》的多元論叢之本色,和主體發展的本真,來呈現其東亞哲學的人本精神之意義,這種許是對個人比較艱難的期望。面對二十一世紀的到來,台灣漢學的研究是否也該有改弦易轍的省思?

  本書是繼《道家史論》之後的姊妹篇,該書若干專論與本書論文關係密切,相互發明。接著將出版《史論通論》這是我治思想史,同時又跨到中古史學所留下的一絲心血。研究莊子與史通,就是要學習批判,這也是本《史論》的精神。

                                  2000年7月4日凌晨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