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透過比較文化、社會研究的觀點,針對台灣、南非、印度及亞太等曾被殖民過的地區,檢視其不同的現代情境,一方面探討當前人文科學典範的殖民及後殖民歷史,另一方面,則在目前流行的後現代、後殖民、後隔離及後認同政治(post–identity politics)等框架之外,反思、設想其他可能性。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強調,以台灣經歷過多種殖民、內部殖民及新殖民過程,在日本、中國兩種現代化計劃的沖擊與聯帶下,形成一種既非日又非中的異樣認同心理結構。第二部分討論美術、文學、公共文化及具體社會現象。第三部分,則是以其他地區的後殖民、後隔離的情況去演繹。各章分別從多元交涉的領域切入,提供具體文本分析,試圖提供跨文化之借鏡,藉以釐清台灣的文化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