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賓虹在中國近代繪畫史上成就卓越,廣收博取,不宗一家一派,而吸取各家精華,獨立成就期畫藝風格。
以虛實光影的變化,他是莫內;就形的抽象理論,他是塞尚;從筆觸的波折,他是梵谷;以色墨的點染,他是秀拉。正像印象派完成了西洋古典繪畫傳統的現代轉化一樣,黃賓虹完成了中國山水畫的古典傳統的現代轉化。
兼點帶峻的短筆觸是黃賓虹鑽研多年的創發,帶動他畫中山氳靈氣的是那饒富韻律、波波折折的起伏,而密疏相間的點點簇簇也醞釀著他獨有的墨色。黃賓虹以自創「月移壁」的光影交果沉澱其山水美學,也帶來中國繪畫史上的靈光作現。
一個中國文化的踐形者與健行者,以親身遊歷寫生中國山水,眼觀﹁月移壁﹂的奇妙景象,體驗虛實光影下的﹁靈光﹂乍現,黃賓虹就這樣一步一腳印,點點幻化出他的山水大業。
︽黃賓虹︾是藝術家出版社繼︽李可染︾、︽齊白石︾、︽傅抱石︾之後的第四卷新書,承繼﹁中國名畫家全集﹂一系列的精神,以圖文並佐的紀年體,從畫家的童年一路引領讀者到畫家創意的造景畫境,以寫實客觀的角度,正面迎觀畫家其人其藝,並側觀中國近代繪畫史上創新創意的新發展。
於人於藝,黃賓虹都極具改革勇氣與理想發揮,他參與維新、同盟會及革命,全出於一片志士赤誠,又退而治學作畫,致治以文,他一生身體力行,從前人畫粹,體悟章法,從山水遊歷,自營筆法風格;而他晚期為人稱道的﹁黑賓虹﹂就是由宋畫黑密厚重的深墨與遊歷經驗中淬煉出來的,從黃賓虹的蜀遊句中,即可知他自己在畫學上的突破:
﹁秋寒瑟瑟窗牖入,唐人縑楮無真蹟。我從何處得粉本,雨淋牆頭月移壁。﹂
﹁潑墨山前遠近峰,米家難點萬千重。青城坐雨乾坤大,入蜀方知畫意濃。﹂
﹁沿皴作點三千點,點到山頭氣韻來。七十客中知此事,嘉陵東下不虛回。﹂
黃賓虹的獨創點皴、月移壁、靈光的筆墨章法都是從﹁師造化﹂中的直接領悟。李可染說:黃賓虹老師的畫,近看什麼都沒有,遠看什麼都有。其中因緣也是自他對宋畫精神深厚的體悟而來的,所謂:近看只是筆,參差錯染,不辨所畫為何物,而矯健飛舞,姿趣橫生,遠觀則層次井然,陰陽虛實。
觀賞黃賓虹的畫,晚期他那波折錯置又繁密的短筆觸,在畫面的構成上很有動感及張力,近看錯亂的很,但遠觀卻可意外容易地感受到沉鬱密黑中山氳靈氣的呼吸起伏,轉化自米點山水的點點簇簇就像是自然界中的千萬個細胞,叢生源源不絕的筆意,這是黃賓虹特有的動感山水。
一九三五年張虹所編︽賓虹畫語錄︾中有這麼一段描述:皴與皴相錯而不相亂,皴與皴相讓而不相碰。這是在讚黃賓虹筆法中一波三折的S形線條,在他畫中大量使用的波波折折,除了勾勒出山水的韻律節奏外,也適巧地映證黃賓虹緊密卻又飽含空氣,強調疏密相間的畫意哲理。
黃賓虹對於筆法畫理的創意一直有著他獨到的啟發,在墨黑山水點染影姿婆娑的光斑,如月暈般運實於虛、濃淡層疊,營造一種虛實相映、朦朧搖曳的﹁月移壁﹂效果。這種漬墨點染,加上擲筆筆法是黃賓虹對中國畫墨法的一大貢獻。而從他虛實之間演化而出的靈光頓現,曙光乍開的光影效果,也頗有一番印象派的韻味。
本書作者王魯湘意味深長地將黃賓虹之於中國繪畫史的地位作了這樣的比喻:以物象的朦朧,他是莫奈;從形的抽象,他是塞尚;以點畫的排疊,他是梵谷;以色墨的點染,他是秀拉。正像印象派完成了西洋繪畫傳統的現代轉化一樣,中國山水畫的古典傳統的現代轉化也是由黃賓虹完成的。
事實上,除了山水畫的創作,黃賓虹的花鳥畫也展現一股剛健婀娜的氣質,筆法運走相當地自由,趣態橫生。至於他對篆刻的工夫,對金石學的掌握更是深厚精醇,自小培養的深度,發揚在他的繪畫書法,也奠定他紮實的筆法基礎。
黃賓虹是位早學晚熟、大器晚成的畫家,一直到七十歲以後,他的山水作品才在筆墨上產生奇妙精采的變化,他在結構上傾向表現抽象的精神氣度,進而活潑發展筆墨的自主性,於是,一股專屬黃賓虹的氣韻也就水到渠成的自然迸現。
黃賓虹用筆之妙,遊走在他對傳統的沿襲與改革間,活化傳統的養分,再回饋以飽滿凝練的成熟新風格於傳統,無怪乎黃賓虹為中國繪畫美學的精華呈現,也是畫史上公認中國山水畫從古典傳統進入現代形態的一個重要中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