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文人家族在近代中國社會的地位與影響
錢先生的生命進入我的生命,發生了塑造的絕大作用。──中研院院士 余英時
先生學術地位、中外聲譽早已大著,獨樹一幟,愈孤立,愈顯光榮。──中研院院士 嚴耕望
中國是「封建社會」嗎?以強調通識教育的國學大師錢穆的觀點來看,從西周到春秋戰國這段時期可視為封建社會,之後的漫長歲月則是「士民社會」。「士」朝氣蓬勃、奮發有為、富生命力,有了他們,政治才安定,經濟才繁榮;他認為「士」的作用地位與中國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而錢穆家族數代以來在江南無錫地區正是典型的「士紳」,雖家道中落,仍然以詩文傳家。
錢穆先生以考證文章嶄露頭角,先因《劉向歆父子年譜》震動京師,以中小學教員身份躋身北京大學教授之林,後又以《先秦諸子繫年》撼動史學界,更以75歲高齡完成鉅作《朱子新學案》,直至96歲去世前仍著述不輟。
錢穆先生自18歲起擔任小學、中學、國內外各大學、研究所教師,作育英才無數,桃李滿天下,包括中央研究院院士嚴耕望先生、余英時先生等人,可說在75載的教讀研究生涯中,留下無比輝煌的勳業。
錢穆先生的學問以史學為核心,廣涉諸子之學,從而擴及中華文化與學術諸多領域;並勇於創新,強調文化意識與生活世界的交流融貫,以及知識講究與文化素養的培成。他一生的求學治學,在近百年中國史學和文化領域中的成就,反映了中國近代學術史的變遷。而從錢氏這個教育世家來看,清代私塾教育、民國新式教育、30年代中學大學的濃郁學術氣氛、抗戰時期及之後赴海外艱辛辦學的過程,皆在錢先生的個人史事中,呈現了百年中國教育學術的歷史場景。
在本書中,我們從一個中國的「士」之家族發展史中,看見了一個恂恂儒者做學問的寬闊視野和遠大抱負,也看見了一個國家發展和社會變遷的百年縮影。
作者簡介:
印永清
1948年8月8日生,上海嘉定人,現任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文獻研究與編撰中心主任、副研究館員。發表論文30餘篇,主要有:《新文化運動中胡適與錢穆文學觀之比較》、《錢穆的散文觀》、《錢穆與古典文學研究》、《明代書畫價格》、《清末明初上海婦女報刊》、《清代佛家年譜敘錄》、《台灣家譜研究》、《台灣方志綜論》、《仁學版本考》、《台灣地圖沿革》等;著作有《仁學評注》、《三教九流探源》、《中國體育史話》等;編有《中國年譜辭典》(第一副主編)、《太虛學術論著》、《顧頡剛書話》、《西遊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