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施明德,一位致力奉獻於台灣人權與兩岸和平的政治家,兼具文學家善感的心靈與政治家敏銳的思緒。從十八歲考入陸軍砲兵學校開始,啟動了他的為人權、爭民主的革命事業,風雨中走過二十五年的政治牢獄,他以殉道者的身體力行,不斷地突破逆境,拒絕「絕望」,終為台灣民主歷程開展新頁。
文字感懷,是記錄他革命心志的不變堅持;慷慨激昂,是刻畫他囚室之春的煎熬困苦。本書收錄其自1975年到2002年之三十四篇文章,「文以載道」,此中即是他一生志業思想的結晶。
作者簡介:
施明德
1941年出生於高雄。自幼目睹「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的種種,初中時代即立志從軍,決心武裝兵變。十八歲進入陸軍砲兵學校,開啟一生不變的革命志業。一生兩度以「叛亂罪名」判處無期徒刑,先後囚禁二十五年半。
軀體受囚,但革命意念未曾停息,第一次入獄時在苦讀中思索突破黨禁。出獄後,以《美麗島雜誌社》運作「沒有黨名的黨」,引起當局恐慌。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日暴發震驚中外的「美麗島事件」,軍法大審中,以微笑面對死刑威脅,堅持革命者的理念。後在獄中要求當局解除戒嚴,停止鎮壓,連續絕食四年七個月,被強制插鼻胃管灌食三千多次。自一九八六年底開始,堅持「美麗島事件」無罪,一再拒絕當局減刑與特赦,直到一九九○年五月二十一日,政府宣布「美麗島事件」判決無效,始同意步出牢房。
在長期囚禁後,向社會表達「忍耐是不夠的,還必須寬恕」、「承受苦難易,抗拒誘惑難」。一九九六年民進黨黨主席任內,提出「大和解」,化解日益激化的族群衝突,點燃社會的寬恕之火;並在長期緊張的意識形態對立中,開闢出理性協商的政治空間,改寫台灣政治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