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與我:史坦貝克攜犬橫越美國 | 拾書所

查理與我:史坦貝克攜犬橫越美國

$ 270 元 原價 300

  一九六O年代,史坦貝克對自己的國家愈來愈失望,眼見消費主義與自私自利態度的蔓延,使得維繫美國道德健全所需的集體價值正逐漸消失。史坦貝克相信美好而有意思的生活是質地而非數量所致,因此當他留意到自己發癢的雙腳,他便決定要橫越美國,重新認識他的祖國與同胞。

  在他的法國鬈毛狗「查理」--一條重視外表、善於外交、懦弱又善體人意的狗--陪伴下,他們從美國東北部緬因州的最北角旅行到西部加利福尼亞州的蒙特利半島。史坦貝克和查理開著與唐吉訶德座騎同名的特製露營車「南西羅帖」,穿梭在州際公路和鄉間小路,與卡車司機和老朋友一起用餐;他們穿越森林、走過塵土飛揚的小徑和公路,拜訪各大都市與壯麗的原野,自由自在地與路上的陌生人閒聊。史坦貝克以幽默但偶爾帶點疑慮的眼光觀察美國和美國人,他看到的是一個孤寂、物產豐盛,但充滿單一看法、個人的國度。

  《查理與我》不僅是史坦貝克最後一本遊記,也是他自己最滿意的一本遊記,書中有他自我發現的體驗,也是重新認識美國的一個嘗試。

作者簡介

  約翰.史坦貝克(John Steinbeck, 1902~1968)一九O二年出生於加州沙林納斯(Salinas),成長於距太平洋岸二十五哩之遙的農地沃谷;河谷海岸都是他最傑出小說的場景。一九一九年,他進入史丹佛大學就讀,斷斷續續選讀文學與寫作,一九二五年輟學離校,往後五年在紐約市當工人和記者維生,同時致力創作第一本小說《金杯》(一九二九年出版)。他在婚後遷居太平洋叢林市(Pacific Grove),出版兩本以加州為主題的的短篇小說《天堂牧場》(一九三二)和《大地的象徵》(一九三三),另有數篇短篇小說後來集結成《長谷》(一九三八)。描述蒙特利(Monterey)鄉野鄙人的《薄餅坪》(一九三五)問世,使他功成名就,經濟無虞。史坦貝克畢生勇於實驗,屢屢改弦易轍。他在一九三?年代後期有三本專寫加州勞動階級的力作:《相持》(一九三六)、《人鼠之間》(一九三七),以及眾所公認的最佳傑作《憤怒的葡萄》(一九三九)。一九四?年代初葉,史坦貝克以《被遺忘的鄉村》(一九四一)一書成為製片人,《柯提茲海》(一九四一)又搖身一變成為嚴肅的海洋生物學研究者。除此之外,他也為戰爭效力,寫下《投彈了》(一九四二)和引人議論的劇本小說《月亮下去了》(一九四二)。繼《製罐巷》(一九四五)、《前進的客車》(一九四七)、《滄海淚珠》(一九四七)、《俄羅斯紀行》(一九四八)、另一部實驗劇《熾熱的光》(一九五O)和《柯提茲海航海記》(一九五一)之後,融合雄渾的沙林納斯河谷傳奇與家族史於一爐的劃時代巨構《伊甸園東》(一九五二)問世。他後半生住在紐約市和沙格港(Sag Harbor),常和第三任妻子周遊各地。後期的作品包話《甜蜜星期四》(一九五四)、《比賓四世瞬息王朝》(一九五七)、《烽火一度》(一九五八)、《令人不滿的冬天》〈一九六一〉、《查理與我》(一九六二)、《美國和美國人》(一九六六),以及死後出版的《伊甸園東寫作日記書信錄》(一九七五)、《薩巴達傳》(一九七五)、《亞瑟王及其高貴武士行誼》(一九七六)和《憤怒葡萄寫作日記》(一九八九)。史坦貝克於一九六二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一九六八年辭世。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