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不怯場:克服社交焦慮,接納自己 | 拾書所

再也不怯場:克服社交焦慮,接納自己

$ 229 元 原價 290

  「根據統計,在台灣社交畏懼症的盛行率高達一成,這類民眾只要身處在公共場所內,就會感到緊張,更害怕自己成為眾人注目的焦點,醫師提醒您,在醫學上,社交畏懼症並非僅是靦腆或膽怯的個案,如果不治療,這些不經意的害羞個案,恐將成為憂慮症、懼曠症等精神疾病的新患者。」中時晚報,1999年10月24日

  「據衛生署統計,在精神科看診的病人中,就有三分之一是屬於「焦慮性精神官能症」(AnxietyDisorders)。專門研究輕型精神官能症的台大醫院精神科醫師李宇宙則推估,焦慮症的終身盛行率(指一生當中可能罹病的機率)在15~30%之譜,台灣約有10%的民眾,已經到了焦慮成疾的程度。也就是說,台灣每年有兩百多萬人有病態的焦慮,總數比糖尿病、高血壓的患者還要多。」康健雜誌,1999年10月1日

  台灣的天空很焦慮。

  社交焦慮症悄悄迅速蔓延——這是所有焦慮症中最普遍的一種,亦是目前美國排名第三的心理問題,至少影響1700萬美國人的生活(另有統計為3500萬人)。台北市立療養院成人精神科林世光醫師表示,「社會發展人際網路越來越複雜,得到社交焦慮症的人也越來越多。」根據統計,每十個人就有一個人在一生中某個階段可能罹患社交焦慮症。

  罹患社交焦慮症不分年齡、性別,學齡兒童或青少年時期懼學症、選擇性緘默症皆屬相關病狀。台北榮總青少年精神科主任陳映雪表示:「懼學症是現代父母最大的折磨。」對成人而言,影響婚姻交友、事業發展、人際關係更不在話下。

  作者主張,任何人都不應該承受因社交焦慮症而引起的身心痛苦,也不應出於恐懼而限制自己的生活。透過本書詳細介紹目前公認最有效的是認知行為治療法,更及於暴露治療、藥物治療、自然草本療法等,並穿插自己和臨床案例的經驗,鼓勵讀者從容愉快地擁抱生活。

作者簡介

  芭芭拉‧G‧馬克威博士(Barbara G. Markway) 心理學家,本身也是社交焦慮症患者,她在本書中坦承分享克服羞怯和社交焦慮的經驗。2001年5月紐約時報科學版評論報導本書,本書即躍上Amazon網站前20大暢銷書排行榜,並進入當週銷售統計迅速竄升的「Movers and Shakers」榜。馬克威博士接受「早安美國」等全美廣播節目、報紙、雜誌專訪,並著有第一本討論社交焦慮症(social anxiety)、社交恐懼症(social phobia)的經典之作《Dying of Embarrassment》。目前在密蘇里大學醫學中心工作,定居密蘇里州傑弗遜市 (Jefferson City)。Growth of the Mind》、《The Irreducible Needs》、《Building Healthy Minds》。

  葛雷格‧P‧馬克威博士(Gregory P. Markway) 心理學家,曾任職華盛頓大學醫學中心行為醫學部門,目前在密蘇里州傑弗遜市聖瑪麗健康中心(St. Marys Health Center)工作。

  芭芭拉和葛雷格已結婚12年,育有一子Jesse。作者個人網站為http://www.markway.com/。得獎影片製作人Terri Randall拍攝紀錄片「Afraid of People」時,特別專訪馬克威博士夫婦,本片於去年五月在美國公視播出。

譯者簡介

  劉育林(本名杜至偉) 一九六二年生,台灣苗栗人,政大法律系畢業,現從事出版相關工作編寫有《君王精國策—韓非子解讀》(遠流),譯有《網球場上的百萬女孩》、《災難之城》(麥田)、《最佳親密戰友》(生命潛能)、《絕非虛構—心理醫師的驚悚之愛》、《辦公室智慧200》(張老師文化)等書。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