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沒有公式,教育沒有理論,教育是人類生命長河中,典範的傳承、顛覆、創造與無窮潛能的不斷再生,教育是未來學的教育。
~如果我們可以從哲學、文學、科學、藝術.....得到先哲、先賢的肯定與慰藉,我們更可以從自然生界與大地,得到終極的溫暖與和諧,就像人類的老祖宗之所以歌、所以頌、所以興,絕不會是從蒼白大地所產生。教育如果有目的,必也喚起地球整體的善,維護生命長河的綿延傳承~
~我知道還有無窮的、未知的良知、道德、美善未曾開發出,教育就是肩負著未知的任務;我不知道有教育者能夠得知何謂成功的教育,教育的良窳與教育者永遠有一段時差。現世所謂教育的評鑑,是一種精緻、合理的愚蠢,更是蓄意的無知。就本質而言,評鑑是過去的墓誌銘,是反教育;歸納、演繹、定律、原理或現今知識無能之處,就是教育真正的領域~
作者簡介:
陳玉峰(靜宜大學生態學研究所所長、教授)。
◆1953年生於北港鎮。妻陳月霞為名攝影家。
◆1984~1989間任職內政部營建署墾丁及玉山國家公園解說及保育研究課技士、技正、課長,開拓體制內生態保育研究與解說教育先鋒。
◆1987年以後,先後任教於逢甲、東海、靜宜大學。1998年起專任靜宜大學教授,兼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1991年創設「台灣生態研究中心」,為民間人文及自然生態最活躍的單位之一。◆森林保育與環境運動責成1991年台灣當局宣佈禁伐天然林。
◆長年撰文鼓吹土地倫理與自然情操,並輯為《台灣綠色傳奇》、《人與自然的對決》、《土地的苦戀》、《生態台灣》、《台灣生界舞台》、《展讀大坑天書》、《赤腳走山》、《墾丁海岸植被》、《人文與生態》、《台灣生態悲歌》、《台灣生態史話十五講》(含十五卷錄音帶)、《自然印象與教育哲思》、《台灣山林與文化反思》、《土地倫理與921大震》、《告別世紀》等環境教育專書。
◆參與社會及政治運動多年,鼓吹本土文化創造,於台中地區進行各類型人文、都會現象調查,力矯時弊,先後公佈將近百項民間文化及生態監測成果,部分輯為《認識台灣》一書。另闢有靜宜大學生態學研究所社會關懷叢書,著有《21世紀台灣主流的土石亂流》(與張豐年醫師合著)。
◆1994年以後專志創作二百餘萬年來「台灣自然史」,整合台灣生界、土地資訊,已發表《台灣植被誌》第一卷~第四卷,第一卷獲選為聯合報1995年十大好書之一,第三卷獲「1998年台灣本土十大好書」榮譽,今陸續撰寫中。
◆倡導「隔代改造」,試圖為台灣文化注入自然基因,每年講演數十場次,為環運代表人物之一。
◆自然文學創作為目前台灣從學術深度轉化為人文關照的特例之一,獨樹一幟。
◆2000年迄今,於靜宜大學開創全國第一所生態學研究所,同時,賣屋並捐出所有個人身外物,籌募基金建設「台灣生態暨人文資訊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