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教導學生「如何思考」,這正是科技教育最重要的精神所在。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是全世界頂尖的科技大學之一,也可說是專門生產「創意」的工廠。對全球有志研習科技學門的學子來說,這是一所夢幻般的高等學府。你知道在MIT念書會是什麼樣的情景?身邊同學個個都是天縱英才,身在其中有何體會?而這裡的教育方式又有何種特殊之處?
作者懷特彷彿作夢一般,有機會進入MIT修讀機械工程碩士學位,一圓夢想。然而身處於這個擠滿優秀人才的地方,競爭壓力之大令人難以想像,生活其中並不如表面那樣風光,而是過著極端寂寞、與人疏離、嚴重焦慮、為求成功必須背負龐大壓力的日子。然而,這段日子也讓懷特得到終生受用的學習經驗,他以日記體裁寫下這段時間的所見所聞,記錄了MIT研究所的學習生活,既生動爆笑又異常深刻,讀來讓人笑中帶淚。
在這個教授和學生全都是聰明人的世界,懷特遇到的第一個教授告訴他,在MIT,最重要的不在於學到什麼內容,而是要教導學生「如何思考」。因此,這本書除了描述作者滿頭大汗地做習題、被教授罵到自信全無淚流滿面、絕頂聰明的好友選擇自殺等有笑有淚的故事之外,最重要的是讓大家知道,「學習思考」,正是科技教育最重要的精神所在。
作者簡介
派帕.懷特(Pepper White)1979年畢業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環境工程系,1981年進入麻省理工學院,1984年取得機械工程碩士學位。現於麻州開設一家能源顧問公司。
譯者簡介
吳程遠,美國Gustavus Adolphus College大學畢,主修物理和數學。後在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修得物理碩士(故可說是籃球之神Michael Jordan的校友)。曾任台灣大學物理系助教、《牛頓雜誌》科學主編、天下文化出版公司研發主編、《天下雜誌》出版社編輯總監;現任遠流出版公司「財經企管」與「科學叢書」總編輯兼《科學人》雜誌編輯總監。
前往美國念大學之前,曾經在飛利浦轄下的電子公司當學徒,四年期間在電子工程部、機械工程部、生產線、工業工程部、金工部、木工部、倉庫、印刷電路部、儀器維修部等部門工作過。當時沒想過,這些經驗後來對翻譯工作大有幫助(特別是你手上拿著的這一本)。
譯作有:《實現創業的夢想》(與齊若蘭合譯)、《別鬧了,費曼先生》、《物理之美》(與陳芊蓉合譯)、《神經外科的黑色喜劇》、《這個不科學的年代!》(以上均為天下文化出版)以及《現代科技大百科——物理篇》(與楊玉齡、林榮崧、李傳楷合譯,牛頓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