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只有方法,更見商機;
它,是一部處世哲學,更是求生求勝的傳世聖經……
「三十六計」的說法,最早源自南朝宋的名將檀道濟的一個典故。據《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後來又有「用兵如孫子,策謀三十六」的提法,但它的正式成書出版流行卻是在明清之交,那時戰爭災難頻仍,社會動盪,為這部《三十六計》「秘本兵法」的悄然出現勾勒了血與火的紛亂時代背景。
《三十六計》和《孫子兵法》兩者的關係頗為微妙:《三十六計》大體是用《易經》的思維方式解釋軍事思想。也就是說,《三十六計》是方法論,講的是「應該怎麼做」。
《易經》也是一種中國人的智慧,「易」,就是變化,所以《三十六計》的編者將「易」的變化規律與戰爭原則結合起來──所謂戰爭原則,就是弱化是非善惡等道德觀念,而專注於勝敗與生死這樣的主要衝突,所以《三十六計》不僅僅是兵法,也是一部非常實用的人生智術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