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 拾書所

孔子

$ 144 元 原價 160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影響了我國數千年來的文化。他不但是儒家學說的宗師,還是偉大的教育家,被後世尊稱為「至聖先師」。

  孔子出生於周朝末年,也就是中國歷史上所謂的舂秋中期。當時的周朝王室十分衰微,文、武、周公的盛世景象及輝煌的周朝文化已經沒落了,諸侯們個個跋扈驕狂,不把王室放在眼裡,中原有齊、晉爭霸,南方又有新興的吳、楚,大家都想稱霸於中原,取周室而代之。所以戰爭連年,整個社會,綱常紊亂,人心敗壞,僕殺主、臣弒君的事件,層出不窮。這其中,最苦的莫過於一般的平民百姓。

  生長在亂世中的孔子,一心懷抱改革天下的宏願,他認為要恢復和平盛世,唯有施行德政,使人民沐浴在道德生活中,知道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可惜他的理想在魯國無法實現,他只好周遊列國,希望找到一位賢君,讓他施展抱負。不料,十四年的尋訪,處處碰壁,他在陳、蔡期間,曾經遭受斷糧之苦,在匡城受到包圍,在楚地被退隱山林的人嘲笑。經過種種的困厄之後,孔子再度回到魯國,這時他已經老邁了,為了使自己的理想傳承下去,孔子就將自己全部的心力投注在教育弟子和著書立說上。

  在孔子以前,只有貴族子弟才能接受教育,一般人民是不得享有這種權利的。孔子首開私人授徒的教育制度,使人人有受教育的機會。這種私人講學的教育制度,一直到清末民初還頗為盛行。

  孔子的學生很多,大半是平民,也有貴族子弟,前後共有三千多人,其中優秀的人才有七十二人。孔子教育弟子最成功的一點就是「因材施教」,他能針對每個學生的優、缺點,分別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啟發。例如他教子路:「聽到一種道理,要先請示父兄,才可以去做。」但是卻教冉求:「聽到一種道理,應該立刻去做。」因為冉求的個性畏縮,孔子就鼓勵他自動自發;而子路的性情急躁好勇,所以孔子要他先請示父兄,也好接受父兄的約束。除了教育上的成就之外,孔子整理上古文獻,對中國上古文化作了全面的整理和發揚,影響後來中國文化的發展,更是深遠。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