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鬼遇上雌鬼,生了個活死人;
不料造化弄鬼,活鬼變死鬼,
讓雌鬼成寡鬼,活死人成了孤鬼。
而這個鬼家庭,也從此分崩離析……
《何典》整個故事在鬼的世界展開,扮鬼臉,說鬼話,言鬼事,藝術構思鬼斧神工。可是,看似在鬼魂的世界,我們看到的卻是實實在在的人世的亂象。這種借「鬼」諷今的手法,其思想性同樣「鬼」得出奇。而且,它的意義絕不僅限於作者所在的清朝,也在於如今這個黑白無常、正邪不分的時代。
在這部前所未見的小說裡,莊語諧用,貶詞褒用,還有意模糊詞性,產生強烈的反諷效果。我們從其中看到了不見開始也不見終結的漫無邊際的世界。人間悲劇、逼民為寇、草民造反、報效朝廷……這都是一些極其平常也極其普通的事,但中國歷史卻會將此不停地重複和上演,也讓我們從中看到了空虛、寂寞、冷暗、迷茫、無望、痛苦乃至死亡,看到了生活中的許多說不清楚,看到了生命的無奈和沉重……
作者簡介
【原著】張南莊
《何典》的作者是張南莊,主要生活在清代乾(隆)嘉(慶)年間的上海,其人生平已無從查證,我們只能從與《何典》相關的資料裡得到他的一些情況。
譬如,從光緒四年海上餐霞客寫的《跋》裡;我們略知張南莊的一些情況:他「中法歐陽(詢),詩宗范(成大)、陸(遊)」,名列當時上海十位「高才不遇者」之冠。他還著有十餘部編年詩稿,只是清末民初,國亂當頭,戰爭頻仍,沒有任何文字能夠逃過戰火,否則我們能知道他的更多情況。《跋》中還說張南莊的兒子叫張春蕾,孫子叫張小蕃,而海上餐霞客就是張小蕃的表兄弟。
乾嘉年間,上海歸屬松江府管轄。我們所知道的是,在上海城還沒有誕生之時,由於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的原因,松江早已成為全國有名的富庶之地,到元代松江棉紡織業譽滿天下,甚至出了黃道婆這樣的紡織鼻祖。而經濟上的繁榮帶來的必定是文化上的高度發達,如趙孟頫、陶宗儀、楊維楨、董其昌、陳繼儒、沈度、張照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就活躍在這裡。
《何典》裡大量的方言俚語,就出自松江,但也夾雜著一部分江蘇南部和浙江東北部的方言。因此,我們可以推論出這樣的結果:張南莊的確生活在松江,但他可能只是客寓,老家並不在此地,所以,他化名為「過路人」。
但是,張南莊究竟是哪裡人呢?他顯然非常熟悉松江一帶的漁民生活,因為他稱自己的住處為「罨頭軒」(放著魚網的小屋)。那麼,他是「南莊」人麼?由於「南莊」只是一個號,縱使松江一帶有叫南莊的地方,我們也不能把它與張南莊的籍貫聯起來。也許,張南莊的身世只能成為永遠的秘密了。
【校注】鳴柳 古典文學研究生,專研明清文學。涉獵廣泛,並於課業之餘從事寫作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