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唐朝二十一帝 | 拾書所

正說唐朝二十一帝

$ 288 元 原價 320
第一篇
  聖神皇帝武則天
  天授元年(690)──神龍元年(705)
  
  武曌,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與不盡魅力的名字,因為她是高宗李治的皇后,謚號則天順聖皇后,後世常稱之為武則天。或許出於對她的敬重,武曌的名諱並不怎麼被人提起,只是史書上會講一句:「則天順聖皇后武氏,諱曌。」「曌」,本是日月當空之義,因為要避其名諱,人們常把它寫為「」字,直到明末張自烈撰《正字通》,才明白地在《目部》中講:此字原從日月,非從二目。不過,日月當空之「曌」所蘊含的深意大概真的是日與月均可光照人間,這樣一個曾經自創過天、地、日、月等數十個新字的女性,用一個直白的名字來自稱,也不一定沒有可能。僅僅由名字就帶來許多話題的女性,其周身洋溢的魅力如何,應該是可以想像得出的。

  後來的玄宗李隆基在祖母武則天稱帝後的天授年間,因為理直氣壯地對想要羞辱他的金吾將軍武懿宗大聲叱責「吾家朝堂,干汝何事」,而得到武則天的特別寵異。她的兒子中宗曾說:則天於朕躬為慈母,於士庶則為明君。睿宗延和元年(712)時,還被一度追尊為「天后聖帝」。這說明武則天的李氏子孫並不把她的登基視為別樣皇統、外家朝堂。我國的正史《舊唐書》和《新唐書》,也給她按照帝王的規格設立了「本紀」,不過都無例外地稱為「則天皇后本紀」。

  非常講究春秋筆法、重視君臣名分的司馬光,在他著名的編年體巨著《資治通鑑》中,自高宗身後的光宅元年(684)到中宗復辟的神龍元年(705)之間,也就是書中卷二○三到卷三○七(唐紀第十九到第二十三)的五卷中,也以「則天后」編年並且把這段歷史稱為「唐紀」。也就是說,司馬光也同樣沒有否認武則天作為「唐紀」君王的地位。「后」者,本身就是「君」稱。由於她不滿足於在後宮做一位謹守婦道的國母,也不局限於臨朝稱制,而是苦心孤詣,終以一個女子龍飛九五、君臨天下,實屬亙古未有。她身後,給史家政客、文士騷人留下了無窮的話題,褒貶譽詈,聚訟紛紜。

  而我們在評說唐朝皇帝的時候,自然也不能僅僅因為性別就將她從唐史的皇統中一筆抹去。
  

媚娘之路:從太宗才人到高宗皇后
  武則天,原籍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她的父親武士,在隋朝末年是位家底殷實的木材商人,也是李淵太原起兵時最早的參與者之一。建唐後,武士因功被封為光祿大夫、太原郡公,後又屢遷為工部尚書,進封應國公。武則天的母親楊氏夫人,出身於關隴地區的望族,係隋朝宰相楊達之女。楊氏是武士的續弦,她是在武士的原配相里氏去世後,才由李淵作主、桂陽公主撮合,以近四十歲的年齡嫁到武家的。當時,桂陽公主也已嫁給了楊氏的堂兄楊師道。

  武則天是楊氏所生三個女兒中的老二,她出生時,已是武德七年正月二十三日(624年2月17日)。武則天的童年時代,因為父親武士外任各地的都督,便一直隨�父親到處遊歷。最長的一次是在父親利州都督任上,在利州(今四川廣元)一住就是五個多年頭。這一時期,家庭的生活是和美、幸福的。到貞觀九年(635),父親因高祖李淵的死,悲痛不已,竟在荊州都督任上嘔血而死。這時,她的兩個異母家兄武元慶、武元爽和堂兄弟武惟良、武懷運對她們母女甚是薄情,武則天也為此懷恨在心。她們母女勢單力薄,而性格剛強的武則天不堪忍受家兄的冷眼,少不得發生口角,這給她的內心蒙上了一層陰影。後來,武則天常常顯得寡情殘忍,大概與自幼遭受的這種家庭冷遇有很大關係。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