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大觀5 | 拾書所

設計大觀5

$ 702 元 原價 780

自然.基本.簡單

  15世紀,整個西歐普遍以希伯來文、阿拉姆語文,以及拉丁文為菁英語言,因而用拉丁文寫成的「聖經」,和用希伯來文再加上一點阿拉姆文寫成的「舊約」,就只過高等教育的教會神職人員讀得懂,透過神職人員與上帝溝通再將訊息傳達給普羅大眾,是非常理所當然的現象。

  只是世界上沒有絕對不變的事實,一些知識份子如威克里夫(John Wychliffe)和約翰斯.古騰堡(Johannes Gutenberg)等開始有了另一種邏輯思考,他們認為如果「聖經」能被翻譯成各民族的母語,不但可以根絕教會壟斷知識,也同時讓大眾直接體驗聖經的真諦。翻譯聖經是向宗教界的一大挑戰,另一挑戰則是當時的印刷技術尚未普及,書籍出版排除了印刷術是非常困難的。當然,也有不少人發現了這個商機,最終是約翰斯.古騰堡(Johannes Gutenberg)突破重重障礙,發明了活字版的印刷系統,紙張是它的印刷媒介。雖然當時的古騰堡所期期念念的是出版英文版的聖經,一個英文在中世紀完全被忽略的黑暗日子,14世紀時英國的社會精英在社交場合所使用的都是法文與拉丁文,英文在當時被視為農民語言,只能表達最粗俗基本的事物。

  要談英文版「聖經」出版的長篇歷史不是我要敘述的範圍。只是提到「出版」和「書籍」,一位當時的先驅者威廉.丁道爾(william Tyndale 1494-1536),他竭力強迫英國教會與政府插手進行英文版「聖經」的印製,對整個信奉上帝的宗教界是十分偉大的貢獻。如果沒有丁道爾讓上帝開口說英語,沒有古騰堡發明活字印刷,我們將無從體會到「書籍印刷」其傳承與傳播力量的無限大。

  20世紀末,當電腦和網際網路興起,許多即時資訊不必透過書本即可展現在每個人的電腦螢幕時,許多專家學者斷言,書籍將被網路取代。其實,在網路發明之前,也有不少專家預測,電影將取代書寫小說的書籍,大眾若從電影中看到「哈利波特」,那麼活生生又真實再加上電腦技術,怎會再回過頭去閱讀那厚厚的小說書呢?

  我曾經以自己的感受作測試,就像我閱讀金庸的「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雖然幾十集讀下來很費力,但是,我覺得不論哪一部改編的電影版,都比不上原著精彩,以及讀後在記憶庫中迴盪的力道。同樣的,我諮詢幾位讀原著英文版「哈利波特」的朋友,他們也說書中描述比電影精彩百倍。為什麼電影加上許多電腦特效仍無法與書籍中的文字比擬?這之間的差別恐怕不可言傳而只能意會。因為每個人的想像空間不同,對於書中人、對於書中描述的場景等,會有不同的期待,這就是文字的奧妙,它們不是直接映入你的腦中,而是間接透過你的思維構築出你所要的、一個潛藏在內心深處的夢。文字印刷品的魔法使它們至今在出版業上仍能展現生氣蓬勃而不至於被網路所終結,不是奇蹟而是必然。

  從古早的中世紀對照到今天的21世紀,無非強調記錄時代軌跡的書籍印刷品有它的功能和收藏的價值。想想看,從遠古洪荒時代迄今,多少文字、語言、帝王將相、國家早已灰飛煙滅,唯有書籍印刷品千古流存著。正如我們在空間設計專業領域中看到的每個精采作品,如不能透過文字圖像印刷流傳下來,經過十年或者二十年或者五十年,原來設計的空間被銷毀了,史學專家就只有依憑記錄它們的書籍找到當時人們生活內容的佐證,這就是我們認為我們工作中最有意義的部分。今年,我們編輯的〈設計大觀〉系列已進行到第5集,同一組文字編輯群,我們在進行每期〈世內雜誌〉的編輯工作的同時,很細心的注意一些具有代表意義的作品和設計師有突破性創意表現的作品,小心地將他們收錄進每年一冊的〈設計大觀〉中。

  如果大家把注意力集在沉寂已近8年的房地產市場,你會發現它們這兩年爆發的能量、地產商推案數量之多而且銷售幾近百分之八十,其數字是非常驚人的。不過,就實際面向來看,它呈現兩種極端的現象,即頂級的大坪數豪宅或總價位較低的小坪數套房,正因為房屋市場交易停滯的時間以點過長,以至目前的推案量嚴格來說有點過火,於是,誰能搶到客戶?不僅表現在基地位置、價格、命名,也同時反映在它們的接待中心和樣品屋曾否經過設計大師加持的整體表現上。就以台北市基隆路與和平東路交口的預售住宅案為例,第一次推案時命名為‘Lofe’,地點雖不錯,也靠近捷運木柵線。說實在的,只有學建築、室內設計,或者到過紐約蘇荷區體驗過Loft,由老舊倉庫改建為創意畫廊或精品店,其空間因樓地板的高挑而顯得氣派過人,因而吸引眾多藝術家的關愛之外,以‘Loft’命名去銷售小套房,相信許多人連名字都唸不通,怎會吸引消費者上門?果然,不多久,應該是另一家代銷公司接手,更改案名為「法拉利」,同地段、同價位、同樣的小套房規劃、同樣的接待中心,買不起法拉利跑車起碼可以買一戶法拉利小套房過癮,銷售量馬上往上跳並拉出長紅。可見這次的命名策略非常成功。

  正因為房市熱鬧,反映在我們收集過程中的案例類型上,〈設計大觀5〉的個案有三分之二偏向於「接待中心∕樣品屋」和「公寓住宅∕獨棟別墅」,共計收錄了17個設計師年度代表作品。如專擅「接待中心∕樣品屋」設計的程紹正韜、譚精忠、吳建森、One Plus。至於「公寓住宅∕獨棟別墅」作品,則涵蓋了澳洲設計師Terry Schwamberg,香港設計師梁志天,台灣設計師胡碩峰、陸希傑、何以立、郭旭原、周端倫、陳連武、呂明穎、李中霖,以及趙牧桓跨海到中國重慶設計的私人住宅。

  本書除了關注「居住美學」有關的議題,我們也積極收集商業空間方面、更能表現設計張力與時代潮流的作品,如設計業務版圖已自紐約擴展到全球,並已在德國柏林設立分部的華裔美籍設計師Tony Chi(季裕棠),他提供的是他最新的作品,一間位於韓國首爾的餐廳;以及香港設計師梁景華新作,一間位於上海浦東金茂大廈群房六樓的餐廳。

  至於商空間之旅館部分,我們收集到建築師Cheong Yew Kwan位於不丹的Uma Paro Hotel,由Zaha Hadid領軍,超過20位建築專家參與,位於馬德里的America Hotel,巴賽隆納Camper Hotel,以及台灣設計師胡公杰的「馥麗商旅」。最後一項則是「藝術中心∕Showroom」,我們收集到國際級建築師Paul Andreu設計、位於上海浦東丁香路的東方藝術中心,以及荷蘭建築師Gert Voorjans設計的Joyce Boutique香港中環店等。

  講求「生活質感」不等於鼓勵奢華,21世紀初以來不論市內設計師、建築師、工業設計師等很多都以「低限」(Minimum)作為他們的訴求理念,也就是說自然(Nature)、基本(Basic)、簡單(Simple),活出自己、活得快樂比什麼都重要。世界上的東西,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沒有絕對的需要也沒有絕對的不需要。怎樣的人會選擇怎樣的空間,但是,千萬不要人云亦云,或者隨宗教熱潮起舞要求設計師給你一個「禪意」的空間。我們自己應該了解「禪」是不立文字的、非科學的、非哲學的、非形式的,「禪」在心中、禪不靠任何理性或概念的東西,而只靠直覺去體悟生命的奧秘。

室內雜誌總編輯 黃湘娟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