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曾國藩 | 拾書所

洪秀全.曾國藩

$ 144 元 原價 160

  洪秀全與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兩位具有象徵意義的人物。 中國這個古老帝國發展極為緩慢,到了清朝,已面臨必須徹底變革的地步。洪秀全和曾國藩兩個農家出身、懷有理想的讀書人,處在這個歷史關鍵中,由於機運、背景不同,企圖力挽狂瀾、改變國家命運的方向也恰好相反,所以造成二人終生敵對的狀況。

  洪秀全雖然創立上帝教,但他的目的不在宗教,而是在政治革命上。中國這個農業國家,讀書識字的人不多,要號召人民起義革命,理性說服的辦法並不可行,往往要採用迷信的手段。所以洪秀全以簡單、具有煽動力的教義,結合中、下階層的貧苦群眾,率領他們打倒地主、打倒官僚的統治階級,企圖建立一個更平等的理想祉會。有些人說洪秀全是瘋子、是宗教狂熱分子,並不完全正確。雖然他在自己身上曾有一些穿鑿附會的說法,但所做所為並非完全沒有理性的。如果稱他是一個過分理想的革命家,或許更貼切些。

  不同於洪秀全激烈極端的曾國藩,是舊社會中的成功者,他所做的改革,完全站在原有社會基礎能接受的範圍內。他希望以漸進的方式,逐漸引進新的科枝與觀念,而使中國慢慢改變。

  曾國藩是枓舉制度的成功者,他的宦途生涯,在漢人中算是最順利的。洪秀全原本也想走科舉這條路,卻一再受挫,在憤慨之餘,他不但否定制度,連帶否定了中國傳統孔孟四書的價值。雖然在上帝教義中,有不少是結合孔孟學說的傳統道德觀,但在革命時,他毀壞孔子、孟子、關公、岳飛等神像及廟宇的行為,卻是曾國藩這種成功的讀書人所無法忍受的。因此,曾國藩率領湘軍,聲討洪秀全,不僅是護衛滿清政權,更是為了護衛舊有的道德倫常。

  他二人的矛盾,正是那個階段的歷史矛盾;他二人的失敗,似乎也是必然的。洪秀全用違反中國倫理的宗教思想,有效結合群眾,去對抗清朝的統治階層,但因為他得不到讀書人的支持,革命也就不可能真正成功。洪秀全的另一致命傷是言行不一,例如他有人人平等的觀念,但當受到擁戴而獲得權位時,卻完全沈迷在榮華富貴中,無法實行對人民的承諾。因此,民眾對他的信心愈來愈薄弱,革命的力量也就崩潰了。

  曾國藩雖然有心捍衛中國固有文化,並力圖開創新局面,但他所輔助的政權不但頑固,而且抗拒進步。他以漢人身分,處處受到滿人的猜忌,所做的改革也不能得到真正的支持,甚至漢人間也彼此排擠。 曾國藩辛苦一生,他的努力無助於腐朽的中國,而他的晚年,也在寂寞與淒涼中度過。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