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收錄十篇論文,大致依時代先後順序編輯而成。前四篇是平安時代的漢文學,第一篇興膳宏教授的論文,主要在論述平安朝初期漢詩的發展過程及其與唐詩的關連,第二篇後藤昭雄教授則是論述平安後期,特別是十一世紀日本文人對中國詩史的瞭解及其受容情形,第三篇陳明姿的〈源氏退居須磨記對中國史書及文學的受容〉則是在探討漢文學在日本和文學成立之際扮演何種角色,第四篇三田明弘教授的論文是探討〈和漢朗詠集〉的古注釋對中國歷史故事的受容和變容。 由三田教授的論文可看出安祿山、楊貴妃等歷史人物在日本被改寫的情形。從第五篇至第九篇是論述江戶時代的漢文學。相對於海村惟一教授藉由江戶高僧以心崇傳的《翰林五鳳集》道出日本漢學裡的「中國性」,朱秋而教授的〈論六如上人在漢詩上的繼承與開拓──以季節景物描寫為中心〉則是在論述江戶漢詩日本化的特性。第七篇廖肇亨教授的論文,則是在探討將黃檗文化傳至日本的隱元禪師晚年詩作的兩種聲音。第八篇黃昭淵教授的論文是藉由〈和漢乘合船〉來探討中國俗文學如何直接或經由韓國影響及江戶時代的俗文學。本篇論文除了中日之外,韓國的漢學亦列入探討的範圍。第九篇蔡毅教授從新發現的資料,論述來往於長崎的清代客商在江戶時期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扮演何種角色。第十篇川合康三教授的論文,則是在論述日本中國文學史的成立及其對中國本土中國文學史成立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