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榜中榜— 中國歷代軍師(上) | 拾書所

歷史榜中榜— 中國歷代軍師(上)

$ 179 元 原價 199

  姜太公原名叫姜尚(約西元前一一四三年?西元前一○二一年),字子牙,為中國周朝初期著名的軍事家。因其先祖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於呂(今河南南陽附近),所以依封地為姓,也稱呂尚或呂望。

  姜太公青年時期,家境窮困,曾在朝歌(今河南淇縣)屠牛賣肉,後又到孟津(今河南孟州市)司廚賣飯;也曾經在商朝做過官,見到商紂王昏殘無道,所以辭官而去。姜太公曾經四處遊歷各諸侯國,但沒得到重用,於是隱居起來。後來,他聽說西伯侯姬昌(周文王)在西岐求賢若渴,就千里跋涉,趕往陝西。這時的姜太公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仍然胸懷治國用兵之道。相傳,姜太公到陝西後,垂釣於渭水河畔,周文王聽說後親自前去拜訪,結果兩人一見如故,話語投機。周文王聽了姜太公侃侃而談治國安邦之策,讚賞不已,於是親自趕車把姜太公接回朝中,尊號「太公望」,並讓他掌管軍事。西元前一○五七年,周文王病逝,姜太公繼續輔佐周武王姬發。

  周武王知人善任,尊他為「尚父」。此時,姜太公已是八十六歲高齡。西元前一○四六年,周武王以姜太公為國師,率兵討伐商紂。周軍由孟津渡河,與商軍在牧野(今河南淇縣南)大戰。由於姜太公指揮有方,再加上許多商朝士兵臨陣倒戈,商軍迅速潰敗。紂王見大勢已去,逃回朝歌城中,在鹿臺上自焚,商朝因此滅亡。姜太公因為輔佐武王滅商紂有功,封於齊,建都營丘(今山東淄博),為齊國始祖,有「太公望」之稱,故俗稱「姜太公」,也稱「齊太公」。

  太公上任後,發展農業、漁鹽、獎勵耕植、鼓勵民間工商貿易,齊國逐漸強大起來,成為周初大國。周成王時,武王之弟管叔姬鮮、蔡叔姬度不服管理,聯合被封於殷地的紂王之子武庚及商朝殘餘勢力叛亂。太公雖然百歲高齡仍然親自領兵平定叛亂。這次叛亂平定後不久,姜太公病逝。姜太公一生足智多謀,長於用兵,工於奇計,相傳作有兵書《六韜》,被歷代兵家尊為「鼻祖」。

本書特色
◆ 尊重原著思想,配合青少年觀眾群適當改編
◆ 影片角色造型生動活潑,再顯歷史人物風采。
◆ 培養小朋友對古代歷史的興趣及思想領域的開拓。

本系列書宗旨

  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漫長歷史,各朝各代都湧現出了許多滿腹經綸、才華橫溢的謀略家。經過這些歷代謀略家對自己智慧的不斷總結和添加,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博大精深的智慧寶庫。

  此書選取了上起商周,下到明朝最優秀的十位軍事謀略家的故事,他們都是智慧寶庫裡最為耀眼的幾顆明珠。書中講訴了他們一生中最著名的一些謀略故事,表現了他們運籌帷幄的沉穩和決勝千里的氣魄。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