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藝術經典大系工藝設計藝術1-染織編繡巧天工 | 拾書所

台灣藝術經典大系工藝設計藝術1-染織編繡巧天工

$ 665 元 原價 700

  纖維是人類應用得最長久的工藝材料之一,許多考古資料表明,人類在史前時代的數萬年前即已懂得運用藤、麻、樹皮、動物皮毛等天然纖維材料,作為編結網罟、綑綁他物或保暖蔽體之用。其後隨著人類智識的發展,可資應用的纖維種類亦不斷增加,同時,纖維的加工製作技藝也不斷擴充與精進,促使人們逐漸發展出精緻的衣著、裝飾、家飾與色彩文化。

  纖維為具有柔軟性的細絲形物體,它是紡紗、編織線材中最基本的要素。依材料的特性,可粗分為纖維型材料和纖維質材料兩類,纖維質材料為主流,可分為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兩類,其中的天然纖維即為傳統編織工藝材料,主要為植物纖維和動物纖維兩類,植物纖維皆屬纖維素纖維,主要成分為碳水化合物,而動物纖維皆屬蛋白質纖維,主要成分為胺基酸,同類纖維本質雖然相近,然而在不同的生命轉化後卻呈現出眾多形質各異的纖維面貌。

  如以應用技法歸類,則編器、織作、染色、刺繡、結藝、績線、紡紗、縫綴、組紐等技藝皆屬纖維工藝範疇,而國人向來多以「編織工藝」概稱之。如今各類工藝技法互用頻繁,且現代工藝多以材質分類,故將處理各種纖維的技藝統稱為「纖維工藝」。

  台灣是個多元文化融合的國家,從纖維工藝的造形發展脈絡來看,台灣匯集著原住民造形、華夏民族造形、日本造形與西洋造形四大源流。其中原住民纖維工藝表現得最出色的首推編織與刺繡,其次穿珠綴飾與編結亦有可觀。西來的華夏纖維工藝為本島工藝主流,它在編、織、染、繡、結等造形上原有明顯的原鄉風格,不過隨著時間演化,近年各種工藝皆已具有獨自面貌。近鄰的日本曾統治台灣五十年,對台灣人的衣著文化產生長遠影響,且戰後有不少學子負笈東瀛學習染織,並有日本商社來台輔導和服的織繡技藝,對台灣纖維工藝的提升具有引導的作用。而西洋纖維工藝影響最明顯的為織品設計與印染工藝,此外,發端於歐美的纖維藝術,在近二十年中也對台灣纖維工藝的藝術化走向產生磁吸效應。

  隨著不同文化源流的相互激盪,台灣纖維工藝在經歷不同年代的起伏與轉折後,近年已呈現出一股蓄勢待發的力量,這力量的產生實與許多工藝從業者的努力息息相關。本書將介紹十一位對台灣纖維工藝的發展具影響力的工藝家,包括婁經緯、陳夏生、莊世琦、馬芬妹、蔡玉珊、劉千韶(劉翠爾)、黃蘭葉、黃文英、王怡美、尤瑪.達陸、楊偉林等人,他們多數身兼研究、創作與教學,對於台灣纖維工藝的關心與熱愛,均可用全心全意來形容。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