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足不是無所事事或不勞而獲,
真正的滿足來自挑戰、新鮮、困難,甚至來自痛苦。
不當快樂的奴隸,要當滿足的主人
你我都想要滿足,有人用對了方法,有人則否。滿足倒底從何而來又該如何獲得更多?它跟快樂或幸福有何不同?為何冰島人是全世界最滿足的族群?SM俱樂部裡的人之所以痛快,原因何在?何以二十四小時不停奔跑的「超級馬拉松」可以讓人上癮?每天吃壽司跟十年吃一次壽司的兩個極端之間,一定有個「甜蜜點」,讓你清楚多久吃一次喜歡吃的東西可以獲致最大滿足……滿足與快樂(或幸福)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涵蓋了行動層面──特別是針對具有「新鮮感」與「挑戰性」的種種行動。快樂可能在偶然間獲得──例如中樂透、擁有樂觀個性的基因,或有幸未生而貧窮;滿足卻只有在有意識地決定做某事之後才可能產生。這本書強調的是:為活動賦予意義是人類特有的需求,而滿足感恰巧掌握到了這項需求。當你感到滿足,便是找到了意義,這比快樂或甚至幸福都更持久。滿足感不是來自目標的達成,而是來自為達目的所必須採取的行動。滿足不會憑空出現,你得靠辛苦得來;滿足不會從天而降,你必須採取行動。
作者簡介
滿足科學家 / 柏恩斯(Gregory Berns, M.D., Ph.D.)
醫學博士,艾默里大學精神醫學與行為科學副教授。柏恩斯與其研究經常出現於各報章媒體,如《歐普拉O雜誌》、《富比士》雜誌、《紐約時報》,以及CNN、NPR與BBC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