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巴利文經典?
巴利語原來是古代印度社會中流行的一種大眾語言,相傳佛陀就是用這種語言對大眾說法傳教。佛教一開始並無以文字書寫的經典,到大約西元前一世紀,當時斯里蘭卡的統治者召集了僧眾在大寺勘定佛教三藏,用斯里蘭卡通行的語文音譯巴利語書寫,這是最早的巴利語經典。公元5世紀,摩揭陀國三藏法師覺音來到斯里蘭卡,重新用僧伽羅文字整理編寫巴利文三藏,這就是現在流行的巴利語佛典的原型。
◎為什麼要讀這本佛陀的傳記?
1) 取材自最悠久的典籍:作者於巴利經典中整理分散在律藏和經藏的資料,拂去歷史的迷霧,確實還原 佛陀的一生。
2) 內文不同於一般華麗的傳記,更顯樸實、傳神:在巴利三藏的典籍裡,確實含括了佛陀的完整形象,對照後來詞藻華麗的書所勾勒的佛陀,其文詞之簡鍊與傳神猶如一支利劍、一盞燭光。
3) 完整報導佛陀的一生:此書概括佛陀覺悟後的第二十年,以及在世的最後一年所有重要的事件。這本書中並不企圖去做任何的詮釋,而是將這些題材連結在一起,以此方式幫助讀者自己的了解。
4) 廣播劇式的內文呈現手法:以引言、敘述者、詮釋者、阿難、優婆離長老、唱頌者的角色相互敘述交叉,活靈活現地呈現佛陀的一生。
作者簡介
髻智比丘 (Bhikkhu Nanamoli)
俗名歐斯博.莫爾(Osbert Moore),於一九○五年六月廿五日在英格蘭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服役期間讀到一本用義大利文寫的佛書,引起了他對佛法的興趣。
一九四八年,穆森伴跟著朋友前往錫蘭;一九四九年在位於都納度瓦 (Donanduwa)的隱居島(此寺院座落於一個礁湖中的島上)出家作沙彌;一九五○年於位於可倫坡的金剛摩羅寺 (Vajirarama) 受比丘戒。受了戒後隨即回到隱居島,在島上度過了十一年的出家生涯。
髻智比丘絕少離開隱居島。當他在一九六○年三月八日,隨同寺裡的長老步行外出時,突然因心臟衰竭而過世。過世時還不滿五十五歲。
髻智比丘將不少巴利原典譯成通暢的英文,有些還是上座部佛教中最艱深的作品。不論從量上或質上來說都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他的翻譯顯示出學術追求上細心及嚴謹的最高標準,同時也顯示出作者受過哲學訓練的敏銳與細膩。他在佛學領域裡所完成的作品對於佛學研究有深遠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