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出版社編輯基內.雷棟(Rene Guitton)召集了世界各角落不同領域不同信仰的一百位人士,一致投書給神,寫下各自最想跟祂說的話。
最年輕的寫信者是11歲的女孩,她的父母被送入納粹集中營後,她懇求老天讓爸媽盡快回來──雖然不久後她自己也被送入集中營了。其它知名人士還有:以色列前總理暨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裴瑞茲、成立ASMAE組織,致力在世界各地救助貧苦的艾曼紐修女、法國最有影響力的拯救貧苦的組織 Emma?s的創始人皮耶埃修道院院長等。
本書由十七世紀的哲學家、數學家巴斯卡揭開序幕:
不打賭上帝存在, 就是打賭祂不存在,您選擇何者?
一邊衡量其中的得失,一邊選擇相信上帝存在罷。
如果贏了,您贏得全部,但如果輸了,您也不會輸掉什麼。
所以,別猶疑,睹祂存在罷。
以法國啟蒙運動的健將伏爾泰「向上帝的祈禱文」作結。這封信雖距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讀來非但沒有時間更無空間的隔闔。
一百封信一百種口吻:有人乞求、有人抱怨、有人讚美、也有人僅僅見證他們對這位「萬世巨星」的愛,讓人像如浴甘霖般地舒服受用;不僅著重於抒情溫煦的層面,更有桀驁不馴、傲慢無禮、調皮幽默以及濃厚的知性面。
媒體推薦
Paris Match 週刊
尋找上帝,往往是一條不歸路,正是本書令人動容之處。它提醒著我們 : 金錢、權力、成功、愛等不該佔據我們所有的一切。關於這一點,我們似乎永遠重覆得不夠。
Le Point 週刊
我們見到來自不同階層、領域、性別、信仰的人或懇求、或斥責、或質疑或只是單純地見證自己對這位巨星的愛;一位從未回答的巨星。
費加洛報
一個向不可證明之處的勇敢反應,上帝似乎太沉靜了,必須對他發出呼喊,因此, 誕生了一百封給造物者的信。有著不確定、追尋和親密的希望。
費加洛周刊
公開地與神對話是何光景? 一百個靈魂委身在與神的對話裡,風格繁多,有時演變成紙上巴別塔,我們也許會因為將心靈、人文、宗教混淆不清而感到遺憾... …但是最後卻因而造就與眾不同的特殊文字。今天,這樣的平靜,讓人舒服受用。
Elle雜誌
每一個人,都在一封信的時間裡, 轉變成大小孩...... 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天神,怎麼和地球上所有的不幸相容並存呢?這個疑問出現在大半信件裡。
回聲雜誌
編輯冒著風險, 這個遊戲大可落入俗套, 或是變成跟收件人算舊帳的遊戲, 但成就了一本充滿樂趣與情感的好書,就像以色列前總理亦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裴瑞茲 (Shimon Peres) 說的?:「有許多信在黑夜裡寫下,但發出的卻是黎明的訊息。」
猶太時報
一開始, 我們以為將讀著一封比一封無聊且沾滿聖油的信,但是,非但不如此而且引人入勝。有些信特別讓人感動,譬如,有童年即喪失信仰的猶太人寫下的猶疑,也有自以為是不太有趣者,有些則像偉大的揭示......回教徒者的信也許更為我們所熟悉, 而基督徒者的信則敏感、 正直、 嚴謹得不得不讓人敬佩。
比利時自由報
面對存在的神秘性, 沒有比冷漠更危險的禍害。
......是文學上的出色傑作。
日內瓦通訊報
這些毫不知情卻相互呼應的聲音, 引起讀者迴響, 並引人思索。時至今天, 面對「不容異己」的潮流下,心靈上的抉擇變成一個包袱......一個被人類陰暗罪行蒙蔽的神, 儘管狂熱份子要我們相信祂的面容, 但祂什麼也不像。
譯者簡介
賈翊君
文化大學法文系畢。曾任影視節目工作,留學法國數年,巴黎高等視聽導演學校畢業,隨後進入波堤埃大學電影系研究。
陳蓁美
政大廣告系畢業,法國普瓦提大學表演藝術系電影與視聽研究碩士、辭語學與表現博士候選人,目前從事法文翻譯與教學,譯有《瑪塔和大章魚》、《花的智慧》、《與美味相遇》、《藍色圓圈之謎》、《夜》、《消防專線》,審訂《我告辭了》;並為法文雜誌中文版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