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五個篇章,分別處理了比較文學傳統上認可的課題,而將重點置於影響研究與文類(尤其是敘述學)研究上。由於每一篇作品都必然受到寫作當時的歷史性所界說、制約;由文學信念、理論與方法等形成的知識視域,是經常調整和變動不居的。
因此結集出版時作者的經驗視域,與寫作當時難免有相當差異。雖然前後的作者在客觀認定上為同一人,但在主觀經驗上,後來的作者實際無異前面無數作者反省式的讀者,可以懷疑、修正甚至否定以前的觀點。而此種存在現象學式的說法,亦成為作者結集成書的一個策略與辯護。
本書以五個篇章,分別處理了比較文學傳統上認可的課題,而將重點置於影響研究與文類(尤其是敘述學)研究上。由於每一篇作品都必然受到寫作當時的歷史性所界說、制約;由文學信念、理論與方法等形成的知識視域,是經常調整和變動不居的。
因此結集出版時作者的經驗視域,與寫作當時難免有相當差異。雖然前後的作者在客觀認定上為同一人,但在主觀經驗上,後來的作者實際無異前面無數作者反省式的讀者,可以懷疑、修正甚至否定以前的觀點。而此種存在現象學式的說法,亦成為作者結集成書的一個策略與辯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