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論文輯-優劇場[溯計劃]的理念與實踐之研究 | 拾書所

學術論文輯-優劇場[溯計劃]的理念與實踐之研究

$ 333 元 原價 350

  研究範圍鎖定在1989至1993年間優劇場所進行的溯計劃活動,以劉若瑀的劇場觀點與經歷為主要論述角度,透過訪談溯計劃相關人員,參閱報章雜誌、書籍、照片及錄影帶等資料,輔以自身的劇場體驗,探討溯計劃的表演理念與實踐歷程(含訓練、排練與表演)。必須說明的是,「實踐」包含諸多層面,部分歷程雖然重要(如北管後場、劍道、高蹺與道士調等訓練),但為了顧及論文結構,及筆者能力的限制,無法一一討論。論文內容,將是筆者認為重要且有能力論述的部分。據此,筆者將論文分成五章:第一章<劉若瑀、客觀戲劇與優劇場>,說明劉若瑀個人的生平、劇場經歷以及她為什麼要進行溯計劃的原因。第二章至第四章為本論文的主要論述焦點,依序為<尋找中國人的身體>、<踏出台灣人的腳步>、<追溯東方表演美學>,討論溯計劃期間優劇場表演理念的轉變、訓練過程以及作品內容。第五章<溯計劃之後,優人神鼓>,則是說明溯計劃之後,優劇場轉型優人神鼓的原因以及劉若瑀對溯計劃的反思。由於筆者的論述乃從「劉若瑀的劇場觀點及經歷」切入,因此未對同時代的其他劇團多做討論,此為本論文的不足之處,不過筆者歸納自己所撰寫的《優劇場「溯計劃」的理念與實踐之研究》,將有以下三點貢獻: 1. 「溯計劃」在台灣劇場史上扮演著「葛氏理念的推廣者」、「傳統文化的溯源者」及「身體訓練的實踐者」多重身份,通過對溯計劃的研究,可以補足台灣劇場史上的一個空缺。 2. 分析劉若瑀所受葛羅托斯基「客觀戲劇」的影響,釐清溯計劃理念與實踐的來龍去脈,做為日後有志者研究「優人神鼓」的基本資料。 3.分析優劇場的創作方法——轉化「傳統技藝與民間祭儀」的身體形式為表演形式的過程——可提供表演工作者創作的參考。關鍵詞:溯計劃、葛羅托斯基、劉靜敏、優人神鼓、優劇場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