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明藥物學(六版) | 拾書所

簡明藥物學(六版)

$ 570 元 原價 600

第1章 緒 論

  本章是進入藥物學領域的燈塔。將討論有關藥物學的定義、藥物的分類、藥物的標準與藥典、藥物的名稱、藥用度量衡、藥物製劑的型式、溶液濃度的計算,以及處方相關事項等。先期了解這些基本觀念,再進而探討藥物學內在深厚的知識。

  藥物與人的關係密不可分,但「藥即是毒」亦是不爭的事實。擁有正確用藥觀念在醫護人員的專業素養中更顯得重要,除了了解藥物的療效外,對不同身體狀況、不同年齡的患者需選擇適當劑量、劑型與投藥途徑,更要考慮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或副作用並加以避免,如此才能確保醫療品質。

第一節 藥物學的定義及範圍

  藥物(drugs)在荷蘭文寫成droog,意即乾的(dry),指用於醫療的物質。昔日乾燥植物是醫藥最大來源,因此使用藥物(drugs)這個名稱。中國康熙字典曰:「藥,治病草。」另外,相傳神農氏親嚐百草,並分為上、中、下三品,此乃傳統中藥的來源。

  現在藥物是泛指對生物細胞的構造,或對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產生影響的化學物質。人類廣泛使用各種藥品,不但增加農畜產量,更應用在治療疾病,提升慢性患者生活品質,預防疾病產生以維護健康的人生。研究藥物的來源、組成、物理化學性質、作用、治療用途、製劑、劑量、毒性,以及人體對藥物之吸收、分布、代謝、排泄及與各種藥物間相互關係的科學,即稱為藥物學(pharmacy)。其範圍包括了許多種學科,例如:藥理學(pharmacology)、藥物化學(pharmaceutical chemistry)、生藥學(pharmcognosy)、調劑學(dispensing)、藥劑學(pharmacy)、製藥工程、藥品鑑定學、治療學(therapeutics)、毒理學(toxicology)等。故藥物學乃一門綜合各種藥學學科的知識。

第二節 藥物的分類

壹.依藥物來源分類

  醫用藥物廣泛來自植物、動物、礦物、基因工程及化學合成等。由於十九世紀開始藥物化學的研究和進步,現在化學合成是藥物最主要的來源。而未來,隨著基因解碼、轉殖技術的日新月異,不但生物技術製劑蓬勃發展,基因藥物的研發更可能在疾病的治療與預防上有重大的突破。

(一) 植物來源

  藥用植物的葉、根、莖、種子及植物的其他部位(樹皮、花、樹液等)經過乾燥後,再由製藥公司的專家純化而製成供醫療使用的藥物。許多植物含有醫療價值之成分,而此種成分常存在於植物的某特定組織中,例如:毛地黃之葉子、罌粟之未成熟果實、金雞納之樹皮、大黃之根莖等。植物中所含各種有效成分,依其物理及化學性質分為生物鹼、配醣體、樹脂、樹膠及油類等。

生物鹼(Alkaloids)

  生物鹼是含有碳、氫、氮及氧的有機化合物,在天然界是屬於鹼性物質,而在實驗室則常與酸結合而成水溶性的鹽類,例如:嗎啡硫酸鹽(morphine sulfate)。其水溶液如遇單寧酸(鞣酸)或苦味酸時,會生成不溶性沉澱物。生物鹼具苦味,命名時字尾常為“ine”。例如:嗎啡(morphine)、奎寧(quinine)、阿托品(atropine)。

配醣體(Glycoside)

  配醣體是一種植物活性成分,水解時產生一個醣類及配醣基。例如:毛地黃的強心配醣體(digitoxin、digoxin)等。醣類不是配醣體藥理作用所必須的結構,但其增加配醣體的溶解性、吸收性、滲透性及細胞內的分布。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