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扎與血液體液暴觸監控 | 拾書所

針扎與血液體液暴觸監控

$ 143 元 原價 150
  針頭及尖銳物刺傷是醫療人員最常見的職業傷害,因此強制通報與持續性的監控是保障醫療人員工作安全與權益的重要措施。本所自民國九十三年起開始鼓勵國內醫療院所透過中文版之EPINet (Exposure Prevention Information Network) 做為通報工具,並定期分析其結果。截至97年11月1日為止,共累計有2,123位個案報告,其中2,014位的醫療人員是受到針頭或尖銳物的刺傷,另外109位醫療人員則是受到病患血液或體液的暴觸。延續以累計通報案件、及以工作職稱(job specific)配合各年度通報分布分析外,一項在澳洲使用安全針具之介入性研究,提供了我們相當重要的訊息,即「使用安全針具能使針扎發生率顯著的下降,但投入之經費相當龐大。」;因此我們參考美國評值針扎預防法案效益之經驗,發展出醫療環境安全氛圍與針扎評估問卷,對合作醫院中的38家做安全氛圍各項指標電話訪問;另外,並取得美、義兩國的EPI通報系統統計資料,以利與本國進行比較。累計今年與過往的統計資料發現,造成針扎發生的各項原因差異並不大。若以職業別來檢視針扎事件發生的地點與引起針扎事件的物品,在醫師人員中最常扎傷的地點是開刀房,物品以縫合針為最多;於護理人員、清潔人員及其他醫療人員則以病房單位及拋棄式注射器為主。此外,相較於美、義,台灣針扎的通報率仍普遍偏低。醫療環境安全氛圍與針扎之發生率與發生機制預期以迴歸分析後發現,護理人員人數、病床數、及高傳染性病房安全器具普及率百分比與針扎通報數有相關性。此結果與過去幾年中我們以通報數推估全國之針扎數時所呈現之:”醫療人數越多、病床數越高則針扎發生率亦越高”之結果一致。若調整總護理人員人數及病床數之後,發現在高傳染性病房安全器具普及率每增1%,則年針扎數減少0.188次;顯示安全器具之使用確實能夠減少醫人員針扎之危險性。本年度六月舉辦了一場全國性的中文版EPINet通報系統觀摩會,期望將此系統推廣給全台醫療院所參與使用,其通報資料之分析可作為防治及去除院內針扎事件改善之外,也可提供政府勞工相關部門參考及制訂醫療人員工作安全保護等相關法規制訂的之依據。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