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50年代的人口結構以務農居多,農村內的商店有限且對外交通不便,能將商品與服務帶到住戶面前的走賣型態,便適時填補這塊市場空白。
由於當時不論在政治、經濟與社會各方面都動盪不安,不少人為了維持生活溫飽,紛紛挑起扁擔或踩著腳踏車四處走賣,不時還要吆喝幾句來吸引注意,表面看似卑微,但骨子裡非常有Guts,也因資源有限,進而產生「窮則變,變則通」的種種創意作為。
本書以書籍結合CD的形式,藉由圖片與聲音重建50年代的走賣風情,讓有相關經歷的讀者重溫回味,無經歷的讀者能體驗認識,進而使走賣文化成為大家記憶中的一頁。
本書特色
本書透過最直觀的影像與聲音,再現50年代走賣風情。
精彩內容包括:
◎51種行業圖解說明
◎販夫走卒的叫賣絕活
◎早期走賣者的學習歷程
◎懷舊包裝法簡介
◎即將失傳的江湖數字暗語
◎50年老字號整理表
作者簡介
朱南山【文物提供者與有聲書主講】
民國37年生,高雄人。國際初中肄業後,曾任冷氣修理師、飯店雜役等,之後四處走江湖、擺攤做生意,接觸到形形色色的行業與人物,進而對行業文化產生興趣,並踏入文物蒐藏之門。展覽經歷包含:彰化縣文化局〈臺灣早期街頭叫賣器展〉、高雄歷史博物館〈古早生活新體驗展〉、臺南嘉南藥理科技大學〈臺灣早期醫療文物展〉、高雄科工館〈阿公阿媽ㄟ生活智慧〉等。
陳曉頻 【文字作者】
台南人,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曾任多媒體編輯與展覽企劃。希望日後能持續透過各種形式,保存與推廣台灣的庶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