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程路:中西文化的體驗與思考1963-2003 | 拾書所

雙程路:中西文化的體驗與思考1963-2003

$ 360 元 原價 400

  本書為古兆申訪談實錄。古兆申(古蒼梧)為香港著名作家、文化工作者,著有詩集《銅蓮》、隨筆散文《備忘錄》、《祖父的大宅》、評論集《一木一石》、《今生此時今世此地》、《書寫戲夢》,與余丹合作翻譯注解《崑曲演唱理論叢書》。

  自2002年開始香港文化人口述歷史工程,作者盧瑋鑾展開了一段不可回頭的長路──或深或淺,或多或少地進入許多香港文化人的人生旅途,讓他更理解身處香港這個「奇異」空間的知識份子,如何艱難尋路,盡一己之力,發聲發熱。古兆申的訪談,顯示了跨越香港,遠觸歐美,回顧海峽兩岸的不同視野,怎樣磨練一個香港文化人的心神,從多元而多變的抉擇中,信念始終不移,堅定了曲折的道路。

  雙程路,有來有往,有東有西,各種文化差異,要汲取,要認同,面對審美、政治、文化的殊異,未免有激動、喜悅、徬徨。經過幾十年的奔波,無數衝擊,曲折路上一再考量,他終於回歸中國優雅文化。這其實是他的一貫性向,調適了青中年時候的一切乍驚乍喜的翻騰,回環曲折後,遂重投純化的中國雅文化中。我相信有心的讀者會在本書裡,看出古兆申思想的多元而複雜變化,同時,又對中國文化之情的不離不棄 。在香港,這塊「奇異」的地方,作為多作反省的知識份子,大概都有似曾相識的認同。

─小思

  談到久矣不見的老朋友古蒼梧,自不然勾起對這位溫文儒雅卻又嫉惡如仇的詩人、崑曲愛好及推廣者的懷念之情。放下電話後,旋即找出蒼梧的作品來讀,古蒼梧的作品非但引古證今、說理證明,還洞徹玄微、勾勒要旨,以說其亦不勝嚮往,且也足以體認人之所以為人的終極關懷。

─戴天

作者簡介

盧瑋鑾(小思)

  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榮休教授,著有《香港故事》、《路上談》、《承教小記》、《人間清月》、《彤雲箋》、《夜讀閃念》、《香港家書》等。

熊志琴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現任教於香港浸會大學,兼任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名譽副研究員,參與「口述歷史:香港文學及文化」、「《新生晚報》副刊研究」等研究計劃,與盧瑋鑾合編《文學與影像比讀》。

Brand Slider